贵阳市息烽县联合村当家人刘世英:“乡愁”召唤,从女老板到村书记
2020-12-25 10: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唐婧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收获的季节,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西山镇联合村精品果园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像一串串喜庆的小灯笼,吸引着来自各方的游客。

  可在2016年之前,这番景象是想都不敢想的。72岁的钟明俊老人说,“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很多村民组十室九鳏……”再加上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人心涣散,村党支部贴着“软弱涣散”标签。

  变化始于刘世英2016年被推选为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英是土生土长的联合村人,上任前全家都在息烽县城发展,她做皮具生意,丈夫做装修生意。2016年的一天,刘世英突然接到驻村第一书记的电话:“村里发展需要人,你回村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吧!”考虑到家人都在息烽,刘世英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与此同时,丈夫也给她算了一笔账,“我们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你一个月工资,你回村出力又不讨好,图啥呢?”

  可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刘世英总是不自觉想起联合村的情况:全都是泥巴路,车子进村要用石头垫路;电力严重不足,各家煮饭要错峰;没有网络,后辈们不愿回村探亲……每每想到这些,刘世英心酸不已,她对丈夫说:“人活一世,还是要有点情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最终,割舍不下的乡愁,让刘世英毅然决然回村做起“当家人”。

刘世英(左二)向村民宣传政策

  起初,联合村百姓不知道刘世英内心的纠结与挣扎,私下议论说,“她全家都在县城,生意做得也不小,能在村里安心工作吗?”这些质疑声传到刘世英耳中,她没有着急解释,只在一次党员大会上表态,“既然回来了,就不会耽误大家的发展,请相信我!”

  面对联合村“出门两腿泥”的现实,刘世英意识到,“联合村贫穷是因为闭塞,如果不把路、电、网搞好,产业是做不起来的,贫困落后这个‘紧箍咒’就还得戴下去。”刘世英决定迎难而上,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修起了组组通公路,完善了电力和通讯设施,完成了“小康路”“小康电”“小康水”三大工程,打通了联合村与九庄镇、石硐镇、青山苗族乡的便捷通道,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基础设施解决了,刘世英开始筹划产业发展。2017年4月,刘世英带领村“两委”到遵义考察养兔产业,并与一家合作社达成协议。“合作社承诺提供兔种,并以8元/斤的保底价回收商品兔。”刘世英说,因为县里其他村也有人养过兔子,但多以失败告终,让村民有了很多顾虑。

  村民不敢尝试,村“两委”就带头养,第一批引进300多只兔种。由于缺乏疾病防治常识,兔子每天都会死5到10只,技术人员也没招。刘世英说,兔子频繁死亡,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更主要的是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大家心里刚燃起的一团小火苗,不能就这样给浇灭了。”刘世英从遵义请来“兔医生”蒋家国驻村指导一个月,病因很快找到并得以根治。为了肉兔产业长远发展,刘世英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劝说蒋家国留下来,第二年养兔年销售额18万元。

  刘世英还积极引进其他经营主体,走家串户协调土地流转,最终在全村发展脆红李1500亩,建设精品水果示范园500亩,曾经的苞谷地变成了精品水果基地。曾经封闭的乡村变成了采摘乐园。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得到实惠。村民黄连书说,“现在路修通了,水果运出去了,客人进来了,村干部的想法我们都支持!”乡亲们也打心底里接纳了刘世英,“在村里没有人叫我书记,都叫我三妹,把我当成自家人!”刘世英高兴地说。

  联合村的面貌正在一天天发生变化,人均收入由6000元增长到14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收入稳定在8000元以上。今年7月,刘世英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