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伟、孟二伟兄弟到乡政府捐赠大米
2月15日上午,雪刚刚融化,乡政府大院里来了三位年轻人。
三位年轻人都是铁营村的,其中两位是兄弟,孟大伟、孟二伟,另一位是陪同拉车的铁营村党务工作者李静。他们身后,是满满的三车大米,一共8500斤。
一进门,兄弟俩就说:“我们来捐大米!”大伟穿着一件旧的工作服,衣服上沾满了油渍;二伟穿一件黄色的夹袄,没穿外套,两只手局促地交叉在一起。
我问他们:“你们种了多少亩水稻?”大伟说:“200多亩。”我又问:“你们的水稻销售上有没有问题?”大伟说:“没有。”我们镇村几位同志都说:“既然销售上没问题,二位的心意,镇里、村里心领了,大米就不用捐了!”
听到这话,大伟急了:“我们没什么别的本事,就会种地,家里也没啥好东西。看到医务人员和党员干部们冲在一线,我们也想为大家做点事情,一定保证让大家吃饱!”
二伟也着急地说:“国家有难,我们得尽点力,我们都爱祖国!”
这兄弟俩,我并不认识,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帮过他们,就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种地人。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80后新农民身上的社会责任感。
当天,我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大学同学老沈看到后,留言道:“这么好的村民,你不能让他们吃亏啊!”
是的,兄弟俩的承包地在哪里?水稻种植需不需要技术?销路渠道畅通吗?疫情过后,我一定带人去看看,送服务上门。
像大伟兄弟俩一样,疫情发生以来,许多企业捐资捐物,更有许多百姓自发到检查卡点送去鸡蛋、奶、方便面,许多人丢下东西扭头就走,连名字都不愿意留。跃进村党员中心户陈孝坤、村民陈栋还给湖北疫区捐赠了十几吨蔬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仅我们的村民可敬可爱,我们的党员干部也一样。
这两天,我去各村检查卡点转了一下。每到一个点,都叮嘱村干部、党员们一定要科学排班,注意防寒保暖,年龄大的同志、身体不好的同志尽量不安排值夜班。疫情肆虐,冬日漫长,这是一场持久战!他们很多人已经坚守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除了一线的镇村干部外,300多名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群众自发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为了卡点检查员、红色代购员、村庄守护人,现在又成为企业复工的服务员……
每个人都是自愿的。
棠张村84岁的老党员刘爱英有着64年党龄,在得知疫情后,毅然放弃和儿孙团聚的时光,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天天不亮就戴上口罩,来到村口的值班卡点,风雨无阻、无怨无悔。老人说:“我是建国初期入党的老党员,疫情面前,不能掉队!”在她的带动下,全村4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轮流值班、检查登记、测量体温。
铁营村党支部书记孟宪振春节前刚刚做过腰椎间盘手术,医生叮嘱要静养三个月。疫情发生后,他躺不住了,连夜爬起来,安排人员把守检查卡口,每天自己带头坚守,一天都没落下。我劝他说:“要注意休息,把工作安排好,让其他人去干就可以了。”他却说:“那么多医务人员不惧生死到武汉去,我这点伤痛算什么?这种时候,我必须冲在前!”
这些朴实的话语,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也是一个普通村干部在疫情面前的勇者无惧!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是的,春天就要来了!从卡口检查回来,路过琅溪桥,瞥见去年春天刚栽下的蔷薇,经过冬季的洗礼,又沿着墙壁蹿高了不少。新枝、嫩叶,蓄势待发。桥头,不再像过去挤满了打牌、遛鸟的老年人,显得异常冷清。但我的心里却很踏实。疫情防控的当下,越是看不见人越觉得放心。
是的,春天来了!这两天,我已经能看见云龙湖的水微波荡漾,琅溪河畔的垂柳正在萌发,大棚里村民种下的蔬菜种子憋足劲地生长,一切都在昭示着勃勃生机。
愿春暖花开,山河无恙。虽然这个冬天有些漫长,但春天已经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