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17年1月初,在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领域打拼的致富能人申学礼放下了手里的生意,参加了蒋河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在村民的呼声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集体经济缺乏活力,没有主要产业,这就是他刚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最大的难题。
2018年8月,通过积极争取,原州区政府为蒋河村注入20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经过蒋河村村“两委”多次实地考察、多方论证,决定发展肉牛养殖。就这样,在申学礼的带动下,蒋河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办起了肉牛养殖场。
接着,就是先修圈棚还是先买牛的问题,这对蒋河村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我觉得咱们应该先建一个大规模的养殖发展基地,用剩下的钱来买牛。”“我不同意,建一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需要七八十万元,资金量需求太大,咱们不能贪大,要一步一步来。”针对怎么使用这200万元,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展开了讨论,积极听取村民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租场养牛,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大的事。村委会主任赵德林提议,有村民曾在本村办过奶牛园区,于是。蒋河村“量体裁衣”,使用1万元租用闲置牛场,不但让有限的资金用在产业发展的“刀刃”上,也解决了奶牛场圈棚的闲置问题。
9月是青贮饲草收获的季节,通过抢抓农时,收获了900余吨青贮饲草,解决了草料问题。
一切就绪后,申学礼组织村干部、部分致富带头人和部分村民代表前往3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赤峰市选购了120头优质西门塔尔肉牛。
通过实行“支部+产业+党员+致富能人”模式,让产业发展建立支部上。为成本核算,分别对每一头牛建立档案,实行“一牛一档”,哪一头牛哪一月投入成本多少、增重多少,都有明确记录。通过精细化管理,既明确了资金去向,又能根据市场行情随时掌控每头牛的利润。申学礼选派有养殖经验的两名党员蹲点饲养,邀请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专家手把手讲授养牛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出饲草配方,并积极联系头营镇畜牧站和本村兽医实时监测。
“村上的资金不同于自己的,每一分都要有出处、要用在刀刃上。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村党支部聘请了专业会计,对每一笔支出进行成本核算,每月报表汇总。”申学礼说。
时间转眼就到了2019年8月中旬,120头西门塔尔育肥牛膘肥体壮,挤在彩钢瓦棚下躲雨。申学礼早已联系好了广州客商,再多养半个月增增肥,在9月中旬就可全部出栏。按市场行情,活体毛重每公斤32元计算,每头肉牛平均650公斤,毛收入在208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头牛纯收入在4500元至5000元,120头牛共计利润50余万元。
10个多月悉心付出,肉牛出栏后,村集体终于有50多万元收入,这个消息村民奔走相告,加上农村土地流转的收入,2019年蒋河村村集体经济创收达到6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0”的突破!
“前几年我妻子去世,儿子在外务工,家里就剩我一个人。平时生活我都是独来独往、懒懒散散的,但在村集体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我从1头牛养到11头,2019年通过养牛和青贮玉米种植收入5万余元呢。”谈起自己养的育肥牛,68岁的建档立卡户申耀平脸上乐开花,对党支部书记申学礼更是赞不绝口!
“我们计划还是先扩大养殖规模,等盈利有了积累,再修建规模养殖场,不断循环发展,对村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示范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目前探索出的这条双管齐下的路子既合村情,又合民意,村两委班子决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申学礼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信心十足。
在村集体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以前的铸造企业老板袁炳永成功转型,在头营镇杨庄村承包2000亩土地,种植地膜玉米,并租用圈舍,饲养育肥牛100多头。
2019年10月,申学礼再次组织人员前往内蒙通辽购入西门塔尔育肥牛152头。预计2020年9月出栏,每头牛最高毛重700公斤,平均600余公斤,按照今年行情预算,除去成本,纯收入至少达到50余万元。
“我们要给群众树起身边看得见、学得上,‘你干我也干’‘你行我也行’的榜样,让群众行动起来,由被动转向主动,通过对群众进行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道路的意识培养,下一步,蒋河村要形成‘群众跟着带头人走、带头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循环,实现‘造血式’的扶贫产业发展,我有信心也有决心把蒋河村的集体经济及村容村貌搞好!”申学礼自信满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