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是咸的 水是甜的(4月25日)
2019-12-20 10:2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张金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4月25日

泰山东部新泰市有个掌平洼村,村中有口老井,其外形和常见的水井不一样,井口开得很大,直径达18米,深26米。井壁也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呈螺旋状,用乱石砌起盘旋的台阶,台阶两边留有不规则的洞口连接。取水要顺着台阶下去,再顺着台阶上来。当地人称这口井为螺旋井。

这口井颇有些来历。掌平洼村坐落在半山腰里,四面到处是起伏的山峦,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被缺水锁住了咽喉。种地吃饭全靠老天的脸色,雨多点的年景,倒也说得过去,遇到大旱就麻烦了,轻则减收,重则绝产。最糟的是人畜吃水,要到十几里以外的山下去挑。

为了打破这个困扰村民的瓶颈,上世纪六十年代,村党支部合计,想在村子周围凿石打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在这岩石上怎么能打成井?村党支部书记说,不试试看怎么能知道行不行?他们请来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寻找水源。这位技术员很有经验,连续几天,几乎跑遍了村周围的所有角落,最后选定了打井的位置。不过,他也摇着头说,地下水肯定有,但打成这口井太难了。村干部们说,为了全村老少爷们吃上水,再难也得干。

1967年,打井工程开工了,全村男女老少大凡有劳动能力的都上了工地。一个小伙子,媳妇刚生儿子,他二话没说,拿着铁锤加入了打井的队伍。

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困难可想而知。没有挖掘机械,他们就靠镢刨锨挖,用铁锤钢钎凿石打眼,一锤下去,火星飞溅。日子一天天过去,锤头砸烂了,钢钎磨秃了,炸药用光了。怎么办?还是那句话,再难也得干。庄稼汉子吐口唾沫是颗钉,洒滴汗水摔八瓣。他们勒紧裤带,东取西借,咬紧牙关坚持着。

一把把铁锤一根根钢钎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渍。一筐筐碎石渣上,浸染着粘稠的血水和汗水。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那个小伙子每晚回家,即使再累,也要逗逗襁褓中的儿子。渐渐地,儿子长牙了,会笑了,说话了,能爬了,会走了,但井却依然没有眉目,钢钎下面依然粉尘飞扬。

终于有一天,钢钎下面开始湿润,接着汩汩冒水,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井打成了。

1967年动工,1977年竣工,用了整整10年时间,用工4万多个,搬动土石3千多方。

那个开工时出生的孩子,此时已经整整10岁。

1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人的一生却是一段风云变幻的漫漫长路。

今人不知古时月,古时明月照今人。今天的掌平洼早已不是昨天的掌平洼。村民们早已用上了自来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但那口井依然在,村民们像对待自家老人一样尊敬它、呵护它,它的精神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价值,它保留着人们艰辛而又美好的记忆,诉说着往日非同寻常的故事。许多人到这里旅游观光,禁不住向这口老井致敬,仿佛读一本厚厚的大书,只不过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味道。

仔细想来,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不同时期都会遇到看似难以逾越的困境,都有摆脱这一困境的愿望和想法,并且具备摆脱这一困境的潜质和能力,但差别在于,有的止于抱怨,有的止于想法,有的则付诸行动。而现实给予的答案从来都是公平而又严酷,止于抱怨者丝毫于事无补,止于想法者永远没有结果,只有付诸行动者才能如愿以偿。当然,付诸行动还必须坚持,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却,仍然会回到原点、功亏一篑。没有坚持,再响亮的口号也是枉然,再宏大的誓言也等于零。失败往往在于关键时刻的动摇和放弃,胜利则往往在坚持下去的努力之中。

人们流出的汗是咸的,井里涌出的水是甜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张金豹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