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生到扶贫干部的感激与感悟
2021-05-25 16:4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杨洪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整理书房的时候,偶然翻到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我向海尔集团开具的贫困证明,往事便逐渐浮现于脑海。

  2017年,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先后收到中化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的offer,最终权衡选择去海尔集团担任研发设计师,签约后又在海尔大学受训3个多月。后又响应国家号召,考取选调大学生村官,以受聘县第1名的成绩,被选聘到省级扶贫工作重点乡镇的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驻村工作。

  工作的变动,意味着对企业的违约,交付违约金是法定的义务。此时,企业人力资源得知我是去偏远乡村工作,并了解到我多年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交付学费,便跟我说,如果学校能为你出具贫困生证明,便能为你免去违约金。

  当时3000元的违约金,于我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之前曾在校党委宣传部勤工助学,我便联系了校党委宣传部、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老师听说后便很快协调为我开具了证明,正是这份证明,为我免去了3000元的违约金。回想爱生如子的母校、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及那些在我生活困难时期,给予我帮助的好心人,无论是当时,还是如今,内心的感激之情益于心怀。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曾要求孩子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此言得之。望着这份贫困证明,想着毕业时曾给予我帮助的一个个人,心生愧疚,委实欠他们一声诚挚的感谢。

  到基层工作后,走访过上百户贫困户,可以说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一开始到低保户家中时,我确实没想到有的家庭会那么贫穷,有很多低保户是因病致贫,有的孩子刚出生就患有罕见疾病,压倒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有的家庭睡在柴草堆里,有些孩子因家庭困难而无法实现大学梦……这一切,使我深刻体会到“柴门草疏困苦多”。所以,虽然工作的环境很艰苦,但我感觉我的工作很重要,我的责任也很大。我坚信只要我们镇村干部坚守初心,时刻将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尽全力帮助他们,定能将基层的民生工作做得更好。

  基层工作中,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很重要。两年里,无论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还是村党支部副书记,我都积极的与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们,深入贫困户、上访户做工作,围绕村庄发展、脱贫攻坚找突破、做规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硬是把一个落后村、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成了先进基层党组织。挖掘残疾人荆培翠二十年侍奉瘫痪公婆的孝心故事,曾撰写的《让“孝文化”在乡村生长——山东省莒县峤山镇牛庄一村》,被《大学生村官报》头条报道。在做好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还曾牵头组建了“红色村官志愿者”团队,创建“村官蚁金”,募集资金1万多元,全部用于走访敬老院的老人、贫困户。

  基层工作中,凝心聚力的宣传工作很重要。我学习前辈“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工作方法,先后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山东组织工作》等媒体期刊上发表文章360多篇、40余万字,2019年3月,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级“优秀网宣员”。根据走访经历所写的《干部结穷亲,为了啥》入选《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选调生的扶贫故事》一书;撰写的《笔酣墨饱当有初心相照》荣获中组部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三等奖。近年来,围绕留住乡愁,撰写百篇文章、拍摄百张主题摄影照片,被《乡村干部报》以《一双年轻的眼睛,迷上了古老的乡村文化》整版报道,发现整理的明朝进士杨光溥的“四本古书”,得到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洪强高度赞扬,并为其作序。

  基层工作中,双招双引的工作很重要。2017年,在得知莒县东盛橡胶集团面临环保下的转型压力,企业效益急转直下,濒临生死危机边缘。因研究生期间研究过再生胶装备制造,我便联系我的导师、泰山学者汪传生教授为企业把脉,促成企业与高校联合申请“废橡胶低温高值化再生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应用化技术”,该项目荣获西部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项目计划,并荣获两项国家级奖项。

  基层工作中,工作的总结很重要。我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加快成长的法宝。3年时间里,先后走访500余个村、20多个企业。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撰写的《沉睡的农业品牌该醒了!》等6篇调研报告,被领导参阅刊发,“莒县八珍”八篇文章,在《莒州文学》杂志连载刊发,《一项制度创新,让村官收获了什么——山东省莒县“议事·学习日”制度引发反响》被《大学生村官报》专版报道。结合巡视巡察工作,对明朝巡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的3700字的《从监督体系看“制度与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被宣讲家网理论评论收录。总结大石头山区的脱贫路径、脱贫精神《大石头河畔的“搬山人”》《感悟峤山扶贫的“四石精神”》等五篇稿件,还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中组部委托创办的《乡村干部报》发表。

  无论是在村、镇工作,还是借调到县、市学习,得益于组织的培养、群众的支持和自己不懈的努力,基层工作的时光充实而温暖。回望四年的基层生活,奋斗的步伐踏实而坚定,有幸被评为山东省“百名优秀选调生”,这份殊荣是一份沉甸甸的激励。未来的征程也必将勇毅而执着,始终牢记住这份作为贫困生的感激和作为扶贫干部的点滴感悟,如此“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努力便好。(供稿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 杨洪于)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