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长“大”记
2020-07-16 10:26:00  来源:长治日报  作者:常珍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09年,姚庆水支书、主任“一肩挑”时,魏家窑村账上欠着27万元;2019年,魏家窑村支部强、产业兴、百姓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整整10年,从一个“欠款户”到一个“富裕户”,武乡县魏家窑村集体经济是如何长“大”的?扭亏为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魏家窑村位于丰州镇东南部,浊漳河南岸,距离县城仅有4公里,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然而,就是这个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只有330户936口人的魏家窑村,贫困户就有114户346口人。

  贫困人口多、历史欠账多,姚庆水刚“当家”就意识到穷家难当,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党支部没有威信和凝聚力,不但不能为乡亲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更是力不从心。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带领乡亲们奔富路,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党建引擎”。

  找到病灶,对症下药,姚庆水一方面从自身做起,遇事就开会、“三务”都公开,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让乡亲们心里有本“明白账”;另一方面从建强党组织抓起,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让全村党员过上了正常的党组织生活,让党员有了荣誉感、责任感。

  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愿与村干部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谋一盘棋。

  以前村里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人都不积极。现在一喊开会,人头很齐,不用点名。一位老党员说:“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

  秘诀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有效的政治保障。

  经济强不强产业来帮忙

  屋顶架上“蓝板板”,村里多了“金罐罐”。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魏家窑村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挣上了“阳光钱”。

  第一步利用23万元扶贫资金,在村委会屋顶上建起3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稳定在6万元以上;第二步利用荒山,申报安装200千瓦联村光伏电站,年分红30多万元。每年,魏家窑村仅光伏收益合计达36万元以上。

  “村集体留20%收益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事业,剩余资金分红给贫困户,带动了30户80余人增收,户均增收6000元。”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魏家窑村理清了机动地权属关系,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办起了集农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体验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2017年,魏家窑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秘诀二:深化改革,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核心支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体验园就在家门口,俺白天晚上在体验园看大门,每月工资1000元。”贫困户魏玉田说。

  今年70岁的魏玉田,家里就他和老伴儿。老伴儿得了眼疾看不见,他心脏装了4个支架,不能干重活。正在老两口发愁时,村里建起了综合生态体验园,支村“两委”在家门口为魏玉田老汉谋了一个好差事。不止魏玉田,魏家窑村有30多户贫困户在综合生态体验园打工。

  村集体有了收入,还在村里为贫困户设置了打扫卫生、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等9类岗位,带动了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俺负责管护全村的自来水,一年收入2400元,再加上种了4亩油用牡丹、2亩核桃树、5亩玉米,一年下来也能收入10000多元哩。”贫困户姚书炎高兴地说。

  党建激活一盘棋,乡村振兴有活力,百姓致富有动力。据统计,魏家窑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2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5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7559元。

  秘诀三: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风气正,人心齐。

  如今,在魏家窑村,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正涌动起带动乡亲们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滚滚热潮。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