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伟 倪怀成:乡村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年轻人(12月11日)
2020-01-07 16:4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聂伟 倪怀成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如今的丁窑村,成了乡里的先进村。看到了希望,大家也就愿意支持张凡。过去村里开会没人来,现在大家很积极。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张凡很开心。

  但是,看着会场黑压压的人群,摘掉冬帽后,齐刷刷的白头,高高低低,如雪后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张凡又不开心了:丁窑是一个典型的苏北村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许多产业和项目陆续推进,这个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求年轻人。

 

  农村的未来在年轻人。驻村第三天,让我们去看看她是怎么招揽年轻人的吧!

  12月8日一早,“丁窑村12月份小村说事日”隆重召开。这是村里每个月必办的两个大活动之一,另一个是党员活动日。

  “小村说事日”邀请的是从全村525户中选出的40位村民代表。“本次会议应到40人,实到40人,超过三分之二,可以开会!”主持会议的张凡,小小的一段开场白,就提振了全场精气神。

  全体起立唱国歌之后,是政策宣讲和群众提问时间。和张凡刚来前几个月主要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同,如今的这一环节,慢慢地在往发展上转。新村干胡万里在宣讲了农房改善、公共空间治理政策之后,就把话筒交到了群众手上。

  老党员丁石第一个发问,“农房改善能不能先签约拿钱,等到新房安顿好再拆?”

  “可以的!农房改善既是为了让大家住上新房,流转出来的土地,也可以增加集体和大家收入。”张凡很认真地作了解答。

  第一个提问就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一个一个问题被抛出。

  “唐庄到胡庄两个村民小组修的水渠,最近怎么停工了?”老干部唐翠英担心这成为张凡上任后的第一个“烂尾工程”。张凡摆事实讲道理:水渠涉及200多亩水田,最近天气太冷,水泥浇上去会被冻裂,开春后一定建设到位,不耽误大家插秧。“请小村监事会和各位代表跟踪监督!”她的回复掷地有声。

  村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关心村里的事、特别是村庄发展上的事。好几位都提到了“村里各项事业缺人缺年轻人”的问题。

  在随后的议程里,村民们听到了张凡创新性的回应。

  

  图为丁窑村党支部书记张凡(中间)、村会计殷红言现场为村民办事  

  议事会场

  变成了创客分享会  

  会议第四项议程是表彰。这月表彰了三个人,“先进个人”丁全林、“自强不息典范”杨为成和胡帅。一个中年人,一个残疾人,一个年轻人,他们都在村里有项目,被大家亲昵地称为丁窑“三剑客”。

  杨为成腿脚不便,是请婶娘来代领奖的,丁全林、胡帅则相继登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丁全林在外闯荡多年,创业经验比较丰富,侧重讲的是外面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形势,“就是给大家开开眼界,让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咋样的!”尽管有些地方听不懂,村民们的鼓掌很热烈。

  胡帅是个小年轻,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没几年就返乡创业。他认真准备的发言稿里,罗斯福、丘吉尔……一大串村民们从没听过的名人名言,但大家还是用笑声和掌声给他鼓劲:这个小伙子不是本村人,能在这扎根三年,真的不容易。

  “我们打算聘请他们当创业导师。今后还会请更多专家来给大家上课!”张凡对交流发言作了总结。

  

  图为丁全林在村里的家门口就业厂房指导村民工作

  

  引凤还巢

  村里预备着“小惊喜”  

  散会后,丁全林和胡帅非拉着张凡和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项目。

  第一站是去丁全林家。丁全林就是我们驻村第一天晚上,给张凡打电话商量15万元捐款村里怎么用的“丁总”,他是一家建筑劳务公司的老板,在青岛已经安了家。

  在通往他家的小桥口,有几个老人靠着桥柱在唠嗑。丁全林下车,一个个握手、递烟,有个老人一脸的骄傲。车子重新启动,他告诉我们,那个就是他父亲,80多了。他是个孝子,父亲不愿跟他离开,“我只好常回来看看。父亲哪天不在了,我就没有回来的必要了!”

  不过,他的想法,从张凡到村后慢慢变了。因为,这个姑娘和过去的村书记们不一样。

  他过去也找过几任村书记,想带个头给村里捐钱。个个都说好,但都回绝了他,有的嫌麻烦,有的怕捐款处理不好,给自己惹一身腥。只有张凡不怕麻烦,拿来了一整套捐款发放及监管方案。

  再后来,看到张凡给村里修路、树产业,让丁全林觉得这个村终于看到希望了,主动把劳务公司迁回乡里,还把江阴亲戚家的小服装加工厂拉来了,村里暂时没有合适的厂房,他就把自家老房子腾了出来。

  前天晚上,当张凡说有事请他帮忙,当时他二话没说,连夜开车400多公里回村。找到张凡才知道:村里要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公开表彰他。他扭头对我们说,“这对于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是不是最好的衣锦还乡呢?”

  丁全林的老房子不大,服装厂施展不开,主要承接袖套缝制等小加工活。“我们老村部正在招商,回去后我们就开会商量,可以优先考虑租给丁总,租金还能再谈!”张凡的小惊喜又是一个。

  

  图为胡帅(左)向张凡展示网店运营

  

  创业兴村

  年轻人多多益善  

  从丁家回到新村部,我们找胡帅很方便。

  胡帅的家具厂就安在省委扶贫工作队为村里建起的扶贫厂房里,和新村部墙挨墙。

  26岁的胡帅,是第一个进村拓荒的“企业家”。他不好意思地笑:上午的发言稿有点用力过猛。农村寂寞,他渴望这样一个和人交流的机会太久了。

  他大学毕业后在渤海湾里的钻井平台上工作,十八天一轮换。后来调整上岸做调度,蹲在海边一个小房间里,守着无线电,干着机械的定时联系船只的工作,感觉被困死在了那片小小的天地里。

  再三考量之后,2017年,胡帅回归家乡,想创业。“那时丁窑村扶贫厂房招租,租金很便宜,我就来了!”

  厂房租了,可项目还没找。胡帅现在想来都后怕,“太冲动了!”

  他到泗阳工业园区里考察,说是考察,就是一家一家看招牌,“做这个?不体面!”“做那个?没技术!”

  最后,在卤鸡爪和生产家具床中“二选一”,岳父会木工,做家具也算是房产圈,看上去离福布斯富豪榜排行榜更近些,于是,胡帅就选了做床。

  生产床要比卤鸡爪难太多了。胡帅既是老板,又兼工人、销售、货车司机。原料贵,从俄罗斯进口松木。没有市场,他开着小货车,一张床一张床去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找家具城。

  创业的苦他不想多说,但他特别想说说要命的寂寞。他指给我们看,当初新村部还没有,四周都是田。村里没有同龄人,想找人聊一聊发泄一下都不可能。胡帅说,那两年,他经常会望着窗外的田野发呆,“问题是,还能往哪逃呢?”

  好在,张凡来了。修路、树路灯。“能不能给我们厂门口也修一修?”胡帅试着问了问。没想到,张凡很快就帮他办成了,为厂区门口修好了水泥路面。过去村里路不好,胡帅只能开小货车送货。路修好了,他立马买了一辆大货车。

  今年线下生意不太好做,市场饱和价格也低,胡帅就进军网络,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找客商。由于找不着人,他让妻子负责上网接单,“书记,眼下有个喜事,我老婆就快生了。如果村里能帮我找一个年轻的管理者,我就可以脱身出来,照顾家里,我可以高薪聘请!”胡帅的嗓门很亮。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痛。

  “我们村刚招了一个电商专业的新村干,我们再观察观察,如果合适就推荐给你!”张凡为他想办法。

  她到村后还建了一个“青年之家”微信群,把全村在外的创业能人、大学生等各类青年人才都加进群,经常在群里分享丁窑的变化。胡帅也在里面,“我们一起物色里面有没有合适的!”

  胡帅对记者说,一个好书记,一支好的村干部队伍,就是乡村最好的投资环境。张凡给他们这些创业者看到了希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到丁窑村投资创业,这里有梦想更有前途!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