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三面临山、一面临崖,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我第一次来到阿布洛哈,是来勘探地形,为通村公路项目建设做准备。当时,我们步行了3个多小时,才从山顶走到村里。当地村民对解决交通出行难有着迫切期望。
2019年6月,我们接到任务,要在12月31日前,将3.8公里的通村道路建成通车。但是,当地岩层破碎,极易垮塌。经过多方勘探和研究,我们决定采用永久硬化路和临时峡谷摆渡车相结合的通车方式。
2019年12月31日,峡谷摆渡车正式运行,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今年1月,一位村民急需就医,经过峡谷摆渡车和120救护车的无缝对接,村民得到了及时救治。
回想起我们刚来建设的时候,很多村民不敢相信村里能通路,只是在观望。后来,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施工人员打成一片。他们打心眼里盼望着新路早日建成,村里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小康生活一步步变为现实。
为了实现村民的愿望,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建设期间,项目部整班连轴转,大家任劳任怨。我从事工程施工已经15年有余,在阿布洛哈通村公路项目建设之前,没有用重型直升机调运过机械设备,没有用溜索缆绳运送过工程材料。建设期间,每天清晨我都会站在一块大石头旁,思索着如何能保质保量、按时按期建成这条公路。
项目技术员胡伟是我的帐篷“邻居”,也是一个刚拥有双胞胎女儿的年轻父亲。他的妻子当时还在哺乳期,特别需要丈夫在身边,然而紧迫的工期和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坚守,让他不忍心放下手中的工作。他在工地一干就是半年多。
我常常和同事们说:“我们干工程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工程做好!”今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公路通车,之前临时使用的峡谷摆渡车已经不再使用。3.8公里的路程,步行可能还不到一万步,但修建这段路,我却走过了许多心路历程。通车那天,看着村民脸上喜悦的表情,我静下心来——这一切,值得!公路通了,相信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作者为四川路桥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项目经理,本报记者宋豪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