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 军
海北藏族自治州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履职尽责中主动担当作为,以“创新实践和质量提升”为路径,全力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突出政治建设
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扛起责任,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推动落实。
注重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党建工作重点,把为党员过政治生日作为各级党组织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普遍开展走访慰问、专题党课等“十个一”活动。
结合省州委中心工作,部署开展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如何在新时期有新担当新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有效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严肃化。
先后从州委层面召开全州四县党政领导班子政治思想建设座谈会、全州“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专题研讨会,推动形成崇尚事业、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采取送教下基层、流动课堂、帐篷课堂等形式,推动学习全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
以上率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通过制作PPT、微视频、编发“藏汉”双语教材等形式,推动党章学习融入日常经常。
竭尽全力打造“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到目前,开发课程74门、教学点10处,编制完成学院建设规划。按照“边建设边培训”的原则,已举办省内外各类教育培训班40余期、2000余人参训,“‘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和“草原之子尕布龙‘赤子’精神”宣讲团外出宣讲150余场次,受教育人员达5万人次,原子城纪念馆接受教育人员达40万人次。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海北州在总结以往基层党建经验成效基础上,严格执行加强“三基”建设的“2+10”文件,制定30余项涉及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努力健全完善打造藏区基层组织建设高地的制度体系。
全州上下推广运用“德瓦尕宝”“能人议事会”“好事坏事计分制”“爱心彩虹桥”“一本万事通”等党建品牌,通过“党建+”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制定“季度通报+半年督查+随机暗访+现场观摩+年终考评”的党建考评工作机制,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强化党建工作日常管理考核,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务实有效。
大力开展“头雁培育”工程,建立“千名村级后备人才库”,储备人才2000余名,并实现“两委”负责人省州示范培训、其他干部县乡轮训、农牧民党员冬春季轮训“三个全覆盖”,健全完善以“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和“一县一基地”为主的“1+4”党员教育体系,确保每名党员都能在家门口接受普惠制培训。
实施“党支部建设年”活动,在完成“四化”建设目标基础上,由州县两级筹资550万元为全州所有行政村实施“提标扩面”和“阵地温暖”工程,不断加大基层组织基础建设力度。
开通运行海北智慧党建“双语”云平台,助力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扎实开展全州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引导各级组织全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在留足发展壮大资金的基础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出“四分法”“541”等收益分配机制。
全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全州省至乡镇四级的188个单位党组织、6532名干部职工和304名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干部沉入基层、助力精准扶贫。
锻造干部队伍
构筑人才高地
海北州坚持好干部标准,着眼于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州委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严格执行“10+10”关爱措施,拟定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办法,进一步厘清容错纠错情形和程序步骤,确保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各项措施具体化、责任化、长效化。
在认真落实干部日常考核管理等措施的基础上,海北州创新建立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四书三谈”、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实时提醒等制度,有效延伸了干部管理监督触角。
依托“千名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继续实施山东对口支援海北人才交流培训计划,举办精品主体班13期,基层干部示范培训班28期,组织一万余名干部参加网络培训,全州援青干部人才藏区研修班、乡镇党委书记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班等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工作,并把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纳入调研范畴,划分近期使用、短期培养后使用和中长期培养的三个层面,进一步增强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拟定海北州柔性引才引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退休管理、厅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教育卫生系统“一对一”导师培养等办法制度,建立由62名优秀人才、200余名后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州级“人才库”,连续多年选派百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山东专业进修,立项中端和初级人才项目26个、培养人才440名。
农牧部门设立“百名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智囊团”,送政策、送科技,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提供科技支撑。教育卫生部门用好山东援青优势,开展“组团式”帮扶,先后引进339名专家教授,建立中长期援建教师、医生团队帮扶机制,“山东老师”“山东医生”已经成为海北群众公认的惠民品牌。旅游、生态、城建、交通等部门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3名,开展规划设计、技术指导、难题攻关等工作,有力助推了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3月份,高规格组织召开全州人才工作会议,对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进一步营造了重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