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岗察村“固定党日”活动现场。
3月中旬,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岗察藏族乡,皑皑雪山下,道路仍被冰雪覆盖着,但岗察乡的流动党校已在岗察村开课了。在岗察村党员活动室,乡党委副书记公保加,一边用手比划,一边用藏语讲解中央最新政策。听众中,有党员,也有普通牧民,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台上台下不时发出会心微笑。
桌子上的几本会议记录,记录着流动党校的足迹:卡索村尤角定居点,苏化村克麻定居点、乃日定居点、卡来卡定居点,岗察村香来定居点、塔哇定居点……流动党校已成为全乡党员群众的“培训学校”、“致富课堂”。
岗察乡是海东市唯一的纯牧业乡,全乡有486户2153人,其中党员116人。全乡草场面积超过64万亩,牧民定居点相当分散。为此,岗察乡组建了流动党校,牧民的帐篷搬到哪里,流动党校就办到哪里。
岗察乡居住的藏族同胞多,一些年纪大的牧民不懂汉语,流动党校就用藏汉双语教学,扫除了牧民听课的障碍。岗察村党员多杰加说,听党课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家都喜欢过来听。为了增强吸引力,流动党校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精准扶贫培训、科技文化下乡等资源,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更关键的是,流动党校把当地优秀牧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纳入主讲教师队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据了解,有些牧民以前连名字都写不好,现在经过培训,自家牲畜病了也能抓药、打点滴了。流动党校还教会牧民采用高原暖棚接生养殖技术,使牛羊成活率提高,出栏体重增加,仅此一项每户牧民可增收1万元以上。
流动党校正常每月开讲一次,凡上级有新的精神和政策,还会临时加课。公保加说,过去很多牧民喜欢私围牛羊圈,对草原生态破坏特别大,通过流动党校的生态环境宣讲,今年大家拆掉了全部违建圈棚。过去,很多牧民不让孩子上学,现在都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全乡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全国平均线以上。过去,牧民们重牧轻商,现在则是商牧并举。卡索村党支部书记更藏尖参的经历最典型,他经过流动党校培训后,开始从事餐饮业。2017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他走上讲台,说服并带动村里38户人家外出经商挣钱。
流动党校还是高原上的“橄榄枝”,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岗察乡地处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地带,过去,因越界放牧引起的纠纷特别多,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现在随着党员群众素质的提高,很多牧民遇事动口不动手,相互友好协商解决矛盾,近两年岗察乡和邻近乡镇村民打架斗殴一次也没发生过。
“流动党校在广袤的草原上传递党的好声音,通过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为牧民党员和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学习阵地,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旗手。”循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雪俊介绍说,为提升培训质量,循化县委组织部为岗察乡流动党校配齐了帐篷、发电机、电视、电脑等设备,并建立了高质量的师资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流动党校办好,办出特色,使之成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