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中志
锦州市义县城关乡后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感言:
“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必须以百倍的干劲儿扛起责任,担当实干,把脱贫攻坚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中、落在行动上。”
个人简介:
陶中志,男,满族,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80年3月生人。锦州市群团服务和老干部活动中心职员,现任义县城关乡后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9年,先后荣获“辽宁省最美驻村第一书记”和“辽宁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今年39岁的陶中志,在2018年3月被锦州市委、市政府选派到义县城关乡后杨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是省、市、县选派到义县乡村任职的559名驻村干部中的唯一一名残疾人。
从2018年3月13日接到下派驻村通知的那天起,到2019年11月底的628个日夜里,陶中志克服自己身有不便、夫妻双方父母生病住院和爱人怀孕生子等实际困难,坚持扎根乡村,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放弃节日假期,一直奋战在驻村的工作岗位上,出勤就有593天之多,远远超过组织部门对驻村干部在岗每月达到20天的要求,真正做到吃住在村上、全程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成了实实在在的村里人,像正常人一样争得了当地党员干部、村民的认可。
图为陶中志(右二)深入农村基层
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
刚驻村那会儿,双腿残疾的陶中志“走”遍了村里坑坑洼洼的田间小道,身体的不便没能阻碍他开展驻村工作,可是村民们质疑的目光却成了摆在他眼前的最大困难。“有那么多健全的干部,为啥派个残疾人过来扶贫?自己走路都费劲呢,还能帮咱们脱贫?”有的村民在背后议论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陶中志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他用自己的干劲儿和坚守,为村里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儿。
情系百姓无小事,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8年9月的一天,阳光洒在身上透着爽朗,陶中志一大早就来到村白沙岭这块贫瘠的山坡上,看到干旱着咧着口子的土地心中无比焦急,想到近些年辽西地区十年九旱,加之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难选好适宜本地的种子和肥料,更加重了粮食减产程度。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他把选择优良种子和肥料作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举。于是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带着狄荣田等部分村民,到沈阳一家大型种业公司的展示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为来年春播生产学习种植经验,选择适宜的种子和肥料。
图为陶中志(右四)带领部分村民
在沈阳种业公司参观学习
“今年秋天在白沙岭的这块坡地上,粮食平均每亩增产了600多斤,看到乡亲们高兴的样子,我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农民们丰收了,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干劲儿也更足了!”陶中志自豪地说。
他还自掏腰包0.68万元,给全村34名党员发放土豆种子发展自家房前屋后经济,给村内原有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春耕物资,帮助其搞好生产、防止返贫。
截至目前,陶中志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共引进和培育致富项目7个,协助完成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工程8个,涉及各类资金共计10577.38万元,现已落实的项目资金7076.18万元。这其中包括:推动农业采摘住宿婚庆一条龙旅游项目、促进后杨村杨东服装加工厂扩建厂房、培育永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商电力外网南环线建设为村南山地块打深井抽水灌溉提供电力支持、新修建村内水泥道路和过水桥一座、维修村内自来水主管线、招商引入辽宁利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利示新零售电商平台……每个项目、每个工程他都倾注了超出常人的心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初心。
如今的后杨村,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美了、路灯也亮了、村里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量身制定好项目,精准帮扶暖民心
51岁的郝洪江和52岁的景铁梅夫妻俩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郝洪江身患糖尿病综合症需要有人长期照顾,所以整个家庭生活的负担就压在景铁梅一个女人身上,而她这个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又要每天围着老郝转,不能外出打工,导致日子越过越难,仅能靠着政府的低保金勉强度日。
当陶中志到景铁梅家问她干什么能脱贫时,她脱口而出:“搞养殖,自己有养殖的经验,在家既能照顾老郝又能补贴家用。”陶中志当场说:“好,那我们来帮你搞鸡雏。”
经过多方联系,陶中志找到锦州一家种鸡场免费给景铁梅提供了200只鸡雏。要说景铁梅还真是一把养殖好手,小鸡长的很快,才四十多天就可以出栏销售了。她满心欢喜到市场打听销售渠道却犯了愁,个人买家用不了这么多只鸡,牧业公司收鸡又有一定的标准和数量要求,正是左右为难之时,景铁梅想到了一个人——陶中志书记。
了解情况后,陶中志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共同商议对策,最终决定联系牧业公司一次性销售。
今天一大早儿,我和高长歧主任还有村文书杨丽静拿着景铁梅家养的一只“样鸡”,去富民牧业,让场内技术人员鉴定小鸡可否收购,得到肯定答复,这可乐坏乐我们三个人。
从牧业公司出来,我又去了城关乡畜牧防疫站,为小鸡开具检疫证明,又联系了一台小货车准备拉鸡。电话通知景铁梅:“中午12:30分,准时拉鸡。”
在我和村两委班子人员的共同帮助下,一会儿功夫就装了满满一车鸡,带着脱贫的希望开往牧业公司。 (摘自陶中志驻村日记)
牧业公司经理得知陶中志是驻村第一书记亲自帮助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卖鸡,立即安排了“便捷通道”,很快小鸡过称、屠宰、分割完毕。可是到了结算的时候问题又来了,由于景铁梅不是按照标准化养的鸡,鸡嗉子比别人家的大,还因为她家是落地鸡而不是架养鸡,鸡爪破损严重影响销售,又是陶中志积极进行协商,牧业公司同意收购,最终景铁梅的卖鸡款收入近8千元,对于吃低保的她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拿到钱后景铁梅心里暖暖的,对着大家激动的说:“这是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换来的!”
交流学习拓思路,积极探索谋发展
“乡亲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困难不怕,能当时解决的我就尽最大努力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我就记在心上,寻找时机也要去解决……”陶中志这样说。脱贫攻坚不能只停留在物资的帮助上,更关键的则是要激发乡亲们干事创业劲头儿,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勤劳共同致富奔小康。
通过对城关乡17个村的交流学习,得知这里的棚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很大、栽培基础较好,但由于受销售市场制约,虽说产量挺高,但是却卖不上个好价钱,造成种植户整体收入普遍偏低。陶中志结合近年反复出现的“农业丰产不丰收,农民勤劳不致富”现象指出:“农产品并不是产量越多越好,提高农产品质量,打出农产品品牌,讲好农产品的‘中国故事’,才是今后我们农产品发展的出路和方向。”
随后陶中志又多次自掏腰包,前往沈阳种苗公司为乡亲们考察口感型果蔬“苗和果”项目,普及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去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理念,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迎接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新发展。
人们都说驻村工作苦、驻村工作累,而陶中志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他甘愿吃这份苦受这样的累,身残志坚的他为驻村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用实干诠释了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