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让换届后备力量“带妆彩排”
2021-04-16 09: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聂伟 倪怀成 通讯员 张立新 普娅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上蒜镇组织各村“两委”办主任到“花卉之乡”宝峰街道学习花卉产业发展。

  晋城镇沙堤村换届选举现场。

  2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137个村(社区)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966人,平均年龄45.65岁,较上届降低7.8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98人,较上届提高206.2%;35岁以下年轻干部174人,较上届提高352.8%。

  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换届前,全区137个村(社区)“两委”办公室主任,在这次换届中全部进入新一届“两委”班子。这一群体为何能赢得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同,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精准孵化后备力量——

  每村配备1名“两委”办主任

  2018年11月,在昆明当过几年公司文员的张蓉,回到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通过应聘成为村里的工作人员。

  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张蓉干得很开心,群众反映也不错。可几个月后,张蓉因为每月收入只有1800元,产生了辞职的想法。然而,依据当时的条件,村里想挽留也是“有心无力”。

  流失一个张蓉很容易,培养一个“张蓉”却不简单。张蓉的情况,反映了基层留人难的窘境,为了从根本上破解难题,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心在村,建设乡村,晋宁区积极回应基层关切,经过调查研究,出台了乡村青年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按照“一乡镇一支部”的思路,在全区8个乡镇分别组建了青年人才党支部,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由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保障,主要职责是为村里培养后备力量。

  让农村优秀青年人才有岗位、有干头、有奔头,是留住人的关键。2019年晋宁区出台配套措施,先后推出《村“两委”办主任管理办法(试行)》和《建立村干部岗位补贴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区137 个村(社区)设立“两委”办岗位,由青年人才党支部孵化的人才担任“两委”办主任,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基层工作中历练成长,报酬参照村(社区)“两委”副职待遇,由区级财政予以保障。据介绍,2019年,村(社区)“两委”办主任人均年收入31546元,2020年为40309元,区财政每年此项投入500多万元。

  至换届前,包括张蓉在内,全区每个村(社区)都配备了“两委”办主任,为储备换届人选提供了“源头活水”。

  从严管理优选“苗子”——

  履职不力村社书记“连坐”

  “换届人选的储备,我们从一年半前就开始了。”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奥说。

  据介绍,“两委”办主任的准入门槛并不低。除要求德才兼备、实绩明显、有一定群众基础外,还要求有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18-40周岁。并按照个人自荐、群众联荐和村(社区)“两委”推荐,纪检、信访、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审等程序,最后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研究确定人选,并上报区有关部门备案。凡有参与过赌博等污点的均“一票否决”。

  组织部门和各乡镇党委对“两委”办主任的培养管理力度之大、要求之严是以往不多见的。

  到底有多严呢?该区明确规定,“两委”办主任岗位,社区执行坐班制,村里执行值班制,确保在岗履职。有事外出,2天内向村(社区)书记请假,3天及以上向乡镇(街道)请假,批准后方可外出,回来后及时销假。没有履行请销假手续的,村(社区)书记“连坐”担责,对有长期不在岗等情节的,村(社区)书记将被停职、免职。

  晋城镇党委书记吴志国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2019年9月,镇青年人才党支部选派王俊到白沙村任“两委”办主任,上岗培训时她能说会道,可到村里第一次宣讲养老保险政策时,见到台下有那么多人,她一下子就懵了。这件事给吴志国上了一课,培训不能“纸上谈兵”,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要将他们带到一线真刀实枪地干,“真金要放在火上炼才行。”

  各乡镇还依据年轻人的成长特点,定制“两委”办主任特色培养“套餐”,给他们“开小灶”。上蒜镇与毗邻乡镇组成“培训联盟”,联手开展专题观摩、头脑风暴等,拓宽眼界,增强实战能力;昆阳街道明确,街道领导、村(社区)书记为“帮带责任人”,负责带作风、传业务。

  科学打造培养“链条”——

  “能者上庸者下”成为常态

  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两委”办主任的考核,并入村“两委”班子,力求科学、量化、可操作。一位村“两委”办主任说,他们的工作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块。

  “规定动作”主要是要当好村书记、主任的助手,做好一些具体事务。比如,宣传惠民政策,帮群众代办实事等。这些工作做好了,组织和群众也就基本认可你。张蓉在金砂村担任“两委”办主任时,手机里存了几百个村民的号码,“都是托我办过事的!”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她就上门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因为村民“朋友圈”的加持,不久前她高票当选村委会副主任。

  “两委”办主任的“自选动作”在考核中权重很大。在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下,有的谋划生态种养,有的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在村里办起艺术团。村医张诚诚当上上蒜镇宝兴村“两委”办主任后,由过去给人把脉到致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种花卉和蔬菜,2020年,宝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这次换届顺利当选村委会副主任。

  换届时,137个“两委”办主任悉数进入村(社区)班子,是否意味着只要当上了“两委”办主任,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两委”队伍呢?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坦言,是第一“顺位”但并非“唯一”。“‘两委’办主任岗位,实行动态调整,能进能出。对工作表现差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谈话、通报批评,甚至停职、免职等处理。”

  随着一批年轻的“两委”办主任进入班子,一批“后浪”迅速“补缺”。目前,晋宁区建立了一条择优“回引后备力量→青年人才党支部孵化→推荐为‘两委’办主任→进入‘两委’班子”的村社干部孵化链。全区青年人才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313人,平均每个村(社区)“两委”办主任都有2-3人可供挑选。“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孵化链,保障了村社干部队伍的活力。

  现任晋城镇沙堤村“两委”办主任李徐娇,最近有些忙。她着手推出2000亩油菜花海“网红打卡”活动,将村子打造成滇池南岸最大的“三春杨柳、四围香稻”旅游村。她坚信,她和她的村子会越来越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