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人民网主持人,很高兴能在全国两会前夕与代表委员及广大网友在云端相见。今年受疫情影响,走出去、沉下去、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受到一定的限制,为进一步扩大代表委员调研的渠道,更好地反映社会各界的呼声,人民网强国论坛推出两会特别策划——代表委员云调研。
代表委员云调研,这种网络履职调研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更广泛的人群参政议政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本期的嘉宾,首先介绍的是身在安徽合肥的赵皖平代表,他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安徽省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赵皖平代表在农业和农村方面是专家,为中央提供了很多的真知灼见。
第二位嘉宾是李锦柱同志,李锦柱同志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小岗村是我们农村改革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村的第一书记,李书记可以说是在农业农村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
第三位代表是江西省贵溪市雄石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桂千金主任。桂千金主任曾经做过大学生村官,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可以说是对基层、对农村问题都是非常熟悉。
此外,今天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两位网友代表参加我们的云端调研访问。话不多说,首先我们有请赵皖平代表谈一下他对当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等情况的看法,以及他在今年此次两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议案,有请赵皖平代表。
赵皖平: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感觉到非常新奇,我们用这样一个云端的系统来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过去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更多是深入到实际,深入到一线。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因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这些工作也受到了限制。人民网利用这样一个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我思考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科技界的代表,尤其这几年特别关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次到会上我带了十几件议案和建议,特别是关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
大致几个方向,一个是关注农村的民生问题,比如农村的饮水、农村的义务教育,还有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因为现在当下,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处于脱贫攻坚战的攻坚期和乡村振兴的启动期。我这次几份建议都是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问题。
脱贫攻坚以后,我们乡村振兴如何启动,这是我今年在建议中比较关注的。今天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产业振兴,包括农村合作社、电商发展,我们集体产权制度。今年当下对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疫情以后,粮食安全今年可能是摆正我们头上的一个头等大事,在这方面我们也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另外一个关注的重点就是农业科技如何助力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商言商,在农言农,在科技言科技。因为我本身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想把一些好的科技提供给我们的网友,农民的网友,从事三农工作的网友,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供一些他们在科技上的需求,我觉得如果这样,我们能做到一个有效的对接。我作为一个来自农业战线的代表,应该发挥我们的积极作用。
主持人:非常好,既然您是特别关心农业科技领域,我就推荐第一位跟您交流反馈他各方面综合信息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李锦柱同志。
近期,我在网上欣喜地看到李书记又带领大家在线上做带货,我想李书记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有很多的建议,需要给我们代表、给我们赵代表反馈。下面请李书记做一个交流。
李锦柱:感谢人民网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和赵院长,和三农界的各位老师、专家和各位网友做一个交流。对于我来讲,也是讲好小岗故事,也是为全国两会、为我们赵院长建言献策提供一些参考。
那么,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做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呢?我觉得是摆在所有三农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历史命题。我有几点想法供赵院长参考。
第一,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因为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过以后,如何巩固成效,如何在乡村振兴20个字要求的框架内往前推进,我认为在当前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投入还是至关重要,一方面能迅速地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提升我们的公共服务,赢得民心,让百姓认可我们。另一方面,也筑巢引凤,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的协同发展,我们可以用财政资金的杠杆,四两拨千斤,来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的投入,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
第二,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有效性。不瞒大家说,我现在在西北农业大学的招待所,我是下午3:20的高铁到这个地方。我们这次来,就是建我们农业科技园区和西北农林大学和这边的示范区产业园合作,建院士工作站等等。我们觉得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农业的品质,现代农业的价值,最后还是要靠科技来实现。
第三,要跟上时代。就像张主编说的,我们8号搞了第一次直播,我这个直播不是在那走两步,在那说一说。我是全程两个小时,全程带货,以我为主,我就是带货。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讲,那天只是第一次,带货不是我的根本目的,我们是要展示基层干部对事业的这种执著。同时也是讲好小岗故事,传承改革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跟得上时代。
最后一个建议,我想要在更高的层面建立一个对农村三农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一个试错容错机制。因为每个地方的自然禀赋和资源条件还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鼓励基层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实际来通过改革创新来撬动产业的发展,来探索我们社会的有效治理。如果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如果大家都是因循守旧,我们的乡村振兴的动力就会缺乏。所以,要给基层更多的放开手脚,让基层勇于探索。
也感谢大家对小岗村多年的关心关切,也邀请大家有机会到小岗村来指导工作,来观光旅游。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书记,刚才这么详尽的对小岗村这些年的建设成绩做了一个小总结。完了过后也给赵院长提供了很重要的建议,我觉得是非常丰富。
接下来我们有请江西省贵溪市雄石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桂千金主任来交流一下。因为桂主任在樟坪畲族乡作为大学生村官有过一段非常不寻常的经历,同时桂主任对乡村产业的发展建设也有很多的想法。我想请桂主任重点谈一谈这个领域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希望我们赵院长有什么样好的建议能带到两会上。
桂千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还有赵院长您好,非常荣幸在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做一个交流。刚才主持人也给我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也思考了挺久的。
首先希望国家能够对乡镇,包括村一级、对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比较大的推动,进行适当的倾斜。因为总体来说,城市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而且我们各项功能区也比较的完备了。但是,在乡镇和村一级来说,我们的卫生、医疗、教育和一些公共设施,包括我们的水利、饮水,包括一些道路,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所以,第一个是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对基层的投入能够给予倾斜。
第二,对乡村人才培养这块也能够加大力度,因为现在整个国家已经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但是这些事都需要有一定的人员来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可能现在用人保障这块,包括很多人才,都趋向于去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发展,这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但是我们从政府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引导,可以出台比较好的人才策略,引导更为优秀的人才到更需要他们的乡镇和乡村里工作,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希望能够在智慧建设这块更大力度倾斜于乡镇和村一级。现在5G网络发展,在很多大城市现在已经开始普及了,但是在我们中小城市甚至在乡村这一级,它的速度还不是很快。为了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现代化特别是信息这块要进行无缝的对接,城乡要进行无缝的对接,这样才更有利于信息的平衡,而且也更有利于我们城乡的交融。
我的提议基本上是这三点,可能不太成熟,也请赵院长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桂主任其实说的还是比较实在的,一个提议就是加大对乡村基层的投入,其次是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在农村数字发展领域里面也能够充分考虑到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重点还提到5G覆盖,5G在乡村应用。我觉得提的都非常具体,也符合当前乡村的实际。
刚才我们两位基层的工作人员对赵院长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请赵院长先给做一个反馈。
赵皖平:大家谈的更多的是投入。实际上乡村振兴现在已经作为我们国家一个长时间的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到2035年是一个目标,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基础设施,我觉得这几年,桂代表也说了这几年实际上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这几年投入非常大。当然,因为存在着城乡差距,客观地我们也要认识到,包括你讲的5G数据,可能在城市建设更快一些。资源在均置化,基础设施的均置化,现在农村的确是一个薄弱板块。我这次在建议中也提到,关于农村饮用水,饮用水的问题在很多农村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为什么总书记提出“两不愁三保障”,有农村的饮用水安全,他把饮用水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就说明我们在有些地区这方面的工作还是不足的。
李锦柱书记也提到了关于纠错容错,他们也切身感受到,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总书记到了那视察,给予改革的精神充分的肯定。的确,我们很多工作破了,但是没有立起来。同时,也要放手让基层的干部,能够放心大胆的往前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在政策的框架内,我觉得要有这种容错纠错机制。最近中共中央连续发了这些文件,对基层的这些干部,尤其是在一线的干部,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宽容,只要在工作上,只要是为人民做服务、为老百姓干事出点错,那是没有问题,当然,打铁还要自身硬,不要因为经济问题,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更不能因为你的政治立场、政治站位。
我想,对于两位来自基层的同志也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刚才大家也看到我都认真记了,锦柱书记的建议和贵溪同志的建议,重要的观点我都记下来了。记下来以后,通过我的一定方式,把大家的这些想法带到党中央、带到全国人大、带到会上,我也相信我们的工作会一步一步往前推。中央很多政策都非常好,但是都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干部认真去落实,我也有这个信心,明天还要到一些贫困地区,沿淮的贫困地区做实地调研,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们把好的意见带上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两位基层工作者给赵院长作了他们工作方面的一些反馈,以及他们对乡村振兴,对于脱贫攻坚领域里面的一些真知灼见。今天我们同时也请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两位网友代表,我们首先有请网友王琦棋和赵院长作个交流,您是怎么看乡村振兴以及对我们未来问政的方式或者是我们农村生活的改革发展,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王琦琪:谢谢主持人。赵院长您好,我最近比较关注两个问题,首先第一个就是粮食安全的问题,因为我的家乡是山东,在黄淮海平原,是一个产粮大市,但是,近几年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很多农民出去打工,自己家的地就不种了,改成种树或者是种一些其他不太需要打理的作物。而且当地有很多的种粮新型经营主体,他们种粮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他们比较热衷于种一些经济作物,或者是发展蔬菜大棚等等,他们种粮积极性不是很高,我问过他们,他们说首先是因为种粮成本比较高,包括种子、化肥,还有土地资金等等,同时收益比较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多,所以,这个积极性不是很高,因为我们知道,粮食安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希望赵代表可以关注一下当前如何提高种粮积极性,解决抛荒地的问题。
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农业科技的问题。因为我的工作可能会和一些科技工作者打交道,习总书记也提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说明当前我们对科研转化为生产力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根据我自己的比较片面的了解,当前还是应用研究相对于基础研究来说,还是比较弱的,包括应用研究本身不是很接地气,比如说我在新疆看到有一些采棉机,采集棉花效率不是特别高的问题。首先是他们自己研究的成果不是特别接地气,农民用不上。第二个问题,针对于应用研究的人员,他们的评价方式和基础研究人员采用统一的评价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应用研究人员的成果有可能是没有办法通过论文反映出来的,这样他们就会在职称,包括在晋升上面会受到一些限制。可能相对于应用研究的人员来说,不是那么快能晋上职称。这是第二个问题。希望赵代表关注一下关于应用研究如何接地气,以及如何改变应用研究目前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希望把我们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谢谢主持人,我的发言完毕。
主持人:谢谢网友代表王琦棋,刚才提的问题非常专业。我们接着请另外一位网友代表唐都小生向赵院长谈谈你的想法和思路。
唐都小生:主持人好,各位嘉宾老师好,非常有幸能参与到咱们这样一场人民网强国论坛面对面和人大代表交流的活动。特别荣幸。我是来自塞上江南的一位网友,也是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宁夏灵武,在这里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咱们在座的代表谈一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怎么来实现乡村振兴,我们现在,从我这块工作,接触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就是党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咱们乡村振兴中实现作用。今天了解到咱们赵老师也是农业界的科技界的非常著名的人物,我们也想探索一下,在这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村级合作社现在的定位,还有就是它的家庭农场在这个过程中的定位。特别是为什么说现在在基层过程中,就是在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村级合作社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主体。这个主体怎么来去带动我们的党员,怎么来去带动我们的农民朋友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样一个定位还是要再清晰一些。另外,刚才赵老师也提到,包括其他嘉宾老师也提到,产业在这块,我特别认同咱们这个观点。从我们的一些实际来讲,产业的发展,确实能够在带动就业、带动增收这方面是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因为我在的这个地区也是西北的地区,西北地区受制于一些历史因素,或者可能它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所以,还是从咱们这块能不能加强省际之间,发展相对快的和发展相对慢一点的地区,人才交流也好,还是相关先进理念的交流,在这个方面还要再加大一些力度。
刚才李书记也提到,基层容错,确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对这个感受还是比较深。我们的基层干部,确实有些时候步子迈不开,思路想不开,还是有一些容错、纠错的考虑在里面。确实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好的政策支持、鼓励咱们迈开步子,想开思路,把咱们乡村振兴抓到实处。
以上就是一些比较粗浅的想法,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刚才两位网友代表都结合自身的工作谈了非常具有见地的想法。我想请赵院长和两位在基层工作的嘉宾代表一块来讨论一下。
首先请赵院长挑一个你觉得你现在就能够给回应的话题,给两位网友作一个交流。
赵皖平:非常感谢这位网友朋友提的很专业的问题。刚才主持人说让我挑一个自己能够回答的,我就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想就这位网友提的农业科技应用技术以及评价体系、职称体系这个问题,作一个互动交流。
实际上你讲的也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者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总书记说过,我们一定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美好的大地上,他说的这个论文写在(大地上),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的精品推上一线,就是让老百姓能够真正掌握。当然,具体结合你讲的职称,职称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论文成果,并没有说你是要推广多少价值,不是这样一个体系。我感觉到,我们职称这项工作也要改良,尤其像我们搞农业技术的,有的未必。你们山东著名的李登海农民科学家,他的品种就对国家贡献大,你让他搞院士、搞论文,也未必能够搞得多深。我举这个例子,我们评价体系必须要改变,尤其在农业部门,或者可以用两个评价体系,搞专业研究的是一个什么体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搞实用技术的又是一个什么体系。农业部门有这样一个东西,要推广研究员,对他的学术水平可能要求低,研究员,要求就高一些。也是下一步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结合我们农业体制改革,做的一项工作。把我们的成果,好的成果,天天讲我们发明了多少成果,创造了多少成果,但是真正转换到实际的生产力中,又是很小的比例。这已经走入了歧途,走入了误区。农业科技一方面是基础性研究,一方面要把这种应用技术更多地转换成能够提高现实生产力,能够让老百姓明白,能够掌握的这样一个技术,这可能是我们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向。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朋友给我们提的建议,看来你也是做了功课,正好打中我们的要害,农业科技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确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次我也会把你的好的建议,带到两会上去,向有关部门反映,作为来自基层的声音,作为网友议政参政的重要成果,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你的帮助。谢谢。
主持人:谢谢赵院长。刚才两位网友提的好多问题,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请两位在基层一直做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李锦柱书记和桂主任也来参与一下讨论,把我们的讨论信息也一并反馈给赵院长。首先有请桂主任。
桂千金:谢谢主持人。我对王琦棋提的抛荒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我回答一下这个。
我所在的乡镇,包括村,之前也存在一定的抛荒问题,包括现在粮食安全,受疫情影响,包括受蝗灾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处在危机当中。今年粮食安全问题,可能是已经强调得非常多了,在我们贵溪,之前贵溪山区只是种一季稻,今年开始,贵溪已经下文,要求所有的可耕地全部种两季稻,今年抛荒的问题,应该是在逐步可以得到缓解,包括很多抛荒多年的土地,在今年3月份至4月份之间,都已经被开垦出来了,因为我们只有捧好自己手里的饭碗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其他的地方我不是很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贵溪抛荒问题在今年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包括刚才琦棋提出的部分抛荒问题。我之前在村里也做过一定的思考,就是针对抛荒的土地,我们可以以几种方式把它利用起来。
第一,有偿的租赁。把现有的土地进行流转,全部流转到农村集体经济,以一定的价格,这边本来也是抛荒,通过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当中来,老百姓可以得一定的地租,同样,村集体经济在抛荒的土地上可以进行开垦,也可以进行一定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或者说是以这种大面积的流转过来,租赁给有相关的现代农业的企业,和他们搞大的开发,这是我们之前采取的一个手段。
再说回来粮食安全的问题。今年贵溪也采取了很多的鼓励手段,还有一个监督的手段,把所有的可耕地要求全部开垦出来,现在已经全部种上了早稻,贵溪春耕任务全面完成,我建议其他地方可以参照这种做法。今年对开垦出来抛荒的地,政府是有一定补贴的,包括两种补贴,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所增加,还有化肥、农药,相应的都有一定的更大的优惠力度。重燃老百姓种粮的热情。包括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两季稻都进行了保底价的回收。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请李锦柱书记也作一作这方面的反馈和态度。
李锦柱:好的,感谢两位网友,农业科技在我来讲,农业科技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我觉得首当其冲,是我们党组织的事。在小岗,我们是怎么做的?农村的情况,我们最清楚,农业科技的应用,必须要有载体,来承接这个技术,然后把这个技术进行推广。这两年我们引进了北大荒集团,安徽省农垦,这些国字号、主力军。他们有成功的技术、成熟的模式,他们在我们这里做试验田,我反复告诉他们,你们来种的不是让你们一亩地增加多少斤,关键让你们做示范。我们的原则就是,做给百姓看,带着村民干,帮助老百姓赚。我们就是这样的导向。
比如北大荒干了500万亩,去年实验了三十多个品种,去年我们搞了五个品种。我们把水稻种出来,彩色的水稻,种出来叫创意农业。产量还很高,我们组织我们的种田能手,大家来到北大荒试验田观摩,我们选择几个重点能手,他们的田里去观看,最后在田边交流,到我们的物联网指挥中心,在这里办技术,商量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通过我们这两年搞的高标准治理,把土地,小田变成了大田。刚才琦棋说的,有一些不愿意种地的,抛荒了,或者是没种,这样就具备了流转的条件,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就可以把它流转过来。第二,我们逐渐逐渐把北大荒和皖垦的农业技术、先进模式,让我们的一家一户是不行的,更多的是靠经验,我们抱团,我们的种田能手、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这三个层次的,他们来学习北大荒的模式,然后把农业科技应用起来,不仅仅是单产增加,而且对土地的修复、土壤的修复也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在小岗,我们延长产业链条,因为我有产业园,我有一个蒸谷米公司,是加工水稻的。我就要求它必须订单收购示范田里面的优质水稻,高于同期市场价两毛钱,去年就是这样干的,老百姓一看一斤两毛钱,这个很厉害的,他就要跟着干。他要跟着干,那就必须是优质的水稻,他要按照我们的技术规程,按照我们的示范模式。这样农业技术自然而然就既应用了科技技术,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我们通过这块示范田,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就达到了这个目的。
基层还是有办法的。当然,这里面也还需要国家层面上,尤其我们专业的层面上,更多的要贴近基层,要走进乡村,实实在在地和我们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我们的地方组织结合起来,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下去。
主持人:李书记说得非常好。我作为今天的主持人,同时我也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网友,提的一个问题。
当前各地直播带货都比较火,这里面不仅仅有这些商业企业,甚至也有我们很多的官方媒体,也介入到了网红带货。参与的人员不仅仅是网红,同时也有很多我们的行政干部,大家怎么看官员带货这样一个现象?这股风还没有过去,愈演愈烈,又能结合我们复工复产,又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但是,这个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一旦带火了一件货过后,农产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农产品的品质,又是很不稳定的,或者不标准化。带来了很多消费者对带货产品的投诉。我想,带货的人可能本身也因为带了这个产品,受到了一定的牵连影响,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今天五位互动的嘉宾,你们怎么看官员参与直播带货。
首先请我们的网友先说。
王琦琪:官员直播带货这个现象,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官员一开始是副县长、副书记带货,后来我发现有很多县长、书记,一把手直接开始带货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就正如您刚才所说,这个货的质量,包括带过去这一波,以后怎么才能实现长效产业发展的机制。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下力气、下功夫探讨的。可能带货只是一时的小高潮,如何把这个小高潮转变成一种长效机制,我觉得是可以思考的。
唐都小生:关于官员带货,我是支持这个做法。我们现在带货,这是一个非常新的事物,存在即合理。我们现在也看到带货这样一个强大的消费带动力。在当前复工复产的情况下,确实给咱们的产品,还是一些其他方面的消费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带动效应。所以说是支持的。
确实刚才主持人也说到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官员带货之后,第一波、第二波后续的产品数量上,甚至可能有些质量上的问题,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些问题难以避免,但是随着它的慢慢规范,或者说从我们的一些方面已经注意到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后面的时候,就走向这样一个正轨。对于新型事物还是要支持。
桂千金:我觉得官员直播带货还是利大于弊的,我是持这样的态度的。现在大部分的农产品都缺少销售的途径,直播带货给这些农特产品开拓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也为他们销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我们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但是关于一些弊端,当然也存在,客观存在,也不会避免。但是,农产品销售是一个非常值得介入的项目,只有打出自己的名气之后才能更好地将后期的产业化的包装,包括质量筛选做得更好。所以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主持人:想听一听小岗村李书记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李书记也是直播带货的践行者。
李锦柱:我认为这在后疫情时代,线上销售应该是常态化。作为基层的干部,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这是首先应该充分肯定。第二,我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带货,应该是传递当地的文化,传播当地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的责任。第三,要真带货,带真货。什么叫真带货?对我们带货的产品进行认真的研究,你要真正地当一个带货官,你要确保你带的货是有品牌,有质量的,是按照市场规律能够推向市场,不是跟风作秀。这很重要。第四,也是倒逼我们区域内的企业,我们的产品,比如我们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直播带货。我们农民的农产品怎么能够真正的上架,能够符合现在的标准化的要求,我觉得这是一种倒逼。最后还是要交给市场,通过市场化来倒逼我们企业的发展和产品标准。我觉得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我还想听听我们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同志的态度和见解。
赵皖平:刚才四位同志百分之百地赞成带货这个形式,当然,对它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回避,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我是前天和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同志专门到拼多多总部上海进行调研,实际上和电商的发展非常密切。我觉得大家讲得非常有道理。我的感觉,为什么这次带货方式越来越多,也可能和我们这次疫情也有关系,各级的官员,各级政府,现在农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中央也提出了要消费扶贫,实际上就是把农产品有效地变成商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初衷是这样的,而带货这种方式很多也是这样。首先是给予肯定。
第二,几位同志也谈到了,下一步对电商的要求,对产地政府的要求,我们要提出新的高标准的东西。大家一跟风,农产品不像工业产品标准化,而农产品的种植也是分布在各家各户,虽然我们也制定了标准,比如沃柑、火龙果、百香果,你讲是五两以内、七两以内,也只能讲大概的数据,不像工业产品100%做到精准,这也就会出现消费者和电商的一些矛盾,我想作为人民代表,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也是国家立法机构,我觉得更多的可能还要从立法这个角度,促进电商健康发展,促进带货规范化,当然我的感觉,带货可能也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不可能长期存在,随着我们市场的完善,随着我们消费者的更加理智,随着我们各种手段,物流业发达,渐渐也会回归到一种平静的状态,大家还是通过电商来销售,还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我也想把这次大家对这个现象的一种观点带到两会上去,把我们网友的好的想法。因为我也写了这方面的建议,规范电商,特别是农业、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把大家好的建议融合进去,来规范、促进我们农产品的电商销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五位嘉宾对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的判断和建议。不知不觉我们今天首场直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原计划谈20分钟,我们现在谈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本次访谈从土地抛荒问题,农业科技、乡村数字建设、农业产业化、粮食安全、农产品电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沟通。嘉宾、网友们也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网友,来参与支持我们这次代表委员云调研的首场访谈活动。希望我们今年两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赵代表的议案能得到更多的价值,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