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腾讯推出的“为村”移动互联网平台,开通6大类85个功能栏目,构建“精智党建”格局,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创新“微党建”模式,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路径。搭建线上农民夜校、“微党校”,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资源库,确保上级声音传递到基层,目前,发布学习资源近2万条,党员累计学时320余万小时。二是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对党员进行在线管理,依托党员日记、书记信箱,开展党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互动交流,收集党员对乡村振兴的建议,动员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目前,全市流动党员认证人数达1117人,开展交流互动34余万次。
创新“微服务”模式,优化乡村服务体系。一是畅通交流渠道。通过“书记信箱”点对点畅通群众网络诉求渠道,由村干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群众通过平台反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5470件,已解决5137件,剩余333件正逐步解决。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在平台上开通不见面审批、社保查询、法律咨询等14个服务栏目,促进服务体系与群众多元需求精准对接,将“群众只跑一次”进行到底。目前,全市群众预约各类服务6.84万次。三是提高服务品质。通过“问卷调查”等服务模块,线上开展群众需求大调查3次,分类梳理形成需求清单,逐项推动落实,凝聚党心民心。
创新“微治理”模式,推动乡村高效治理。一是强化村民自治。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利用“村务公开”等模块,将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及时公开,方便群众共同监督;开通网络议事厅,在线开展村级事务等交流讨论。二是强化法治建设。依托“律师在线”等栏目,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推动法律进农村。三是强化德治建设。线上开展“身边最可爱的人”“最好家庭”“孝老模范”等评选活动,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精神。
创新“微产业”模式,拓展乡村产业路径。一是优化产品平台。建立能够集成区域产品展示和销售的“邛崃市集”,提供搜索选项,提升买家购买体验。全市已开通26个特色产品店铺,上架特色产品692件。二是提升品牌效应。整合邛崃文君酒、黑猪、黑茶等特色产品,发布“特色农产品地图”,对全市25种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提升吸附力和竞争力,构建了共同销售、共同盈利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