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复工复产“堵点”
一阵阵“哒哒哒”的声音传出,一针一线之间,一件件小巧的布偶衣加工完成……在广西德保县暮洞村的兰巧玩具加工厂里,20多台裁缝机开足马力,忙着赶制订单。
“工厂顺利复工,多亏了村干部支持。”工厂负责人许兰巧坦言,企业复工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消毒物资缺,二是人员返工难。
聚力解难题,暮洞村干部努力推进。“车间复了工,群众脱贫才有信心。”驻村第一书记林伟鹏说,经过协调,物资很快备齐了,定期对厂房消毒。但工人返岗问题,有点棘手。
“村民上班有顾虑,那咱们党员就走出去、做工作。”暮洞村党员干部分成了3个小组,分头入户询问工人返岗意愿,动员他们返岗复工,同时提供好后勤保障,让他们吃下“定心丸”。3月4日兰巧玩具加工厂复工当天,27名员工全部到岗,目前产量已恢复到年前的90%。
在隆桑镇桥头村贝贝康农牧有限公司,工人们正给鸡蛋装车。作为镇里的扶贫车间示范点,公司2月中旬已恢复生产。黄慧巧是镇里派驻公司的联系人,春节过后一直为复工奔忙,报信息、畅销路、反馈需求,协助企业打通复工“堵点”。
为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德保县出台十条措施,从强化产业帮扶、促进稳岗就业、推进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人人有创收技能。
县里以各村党支部为引领,组织党员“走出去”下沉车间,及时了解车间复工的难点,精细化举措打通“堵点”,让扶贫车间顺利复工复产。
精准施策兴产业
“春节后没有接到新订单,资金压力很大。”宝宏服饰厂负责人黄英观坦言。
关键时刻,县里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对3月31日前复工复产的扶贫车间,带动就业补贴提高至每人2000元;扶贫车间与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
“好政策就像及时雨,企业一下缓过劲来。”黄英观开心地说,这些天,外地厂家的订单陆续恢复了,工厂机器转起来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回到了工作岗位。
为扶持脱贫产业,德保县推出“以奖代补”政策,免费发放柑橘、山楂、桑苗等苗木,在机耕、税收、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对贫困户奖补,在原补助基础上再增加30%—50%;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1000头以上,最高补助25万元;达到核验标准的小蚕共育室,每个给予3万元配套设施奖励;对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稳岗补贴。
政策带动,马隘镇排留村的蚕桑产业更强了。“石山上别的难长,却适合桑树生长。”村支书韦树杰说,江缘茧丝绸公司进入,奖补资金助力,让石山变成金山,86户贫困户靠蚕桑脱了贫。贫困户农林贵尝到甜头:“头一年赚了5800元,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种了24亩桑树,年收入两万多元。”
为了帮扶村里的产业,近段时间以来,足荣镇百农村的干部们有了新工作,每天为百农榨油厂送来新鲜的猪肉和蔬菜,确保车间员工吃上“安心饭”。“村干部这么关心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了!”村民覃生京说。
千方百计促就业,德保县免费帮助广大农民工返岗,新开发保洁环卫、防疫消毒、社区巡查等一批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让贫困群众有了更稳定的收入保障。
扶贫车间只是德保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县共有25个党组织参与服务扶贫车间,目前已有25个扶贫车间恢复生产,603名员工返岗,产能恢复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