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存在不少‘空壳村’。自县委、政府推行‘篱笆桩’绿色发展模式以来,引导分散的17个村民合作社组建联社,引进桂林大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组织、企业和社员抱团发展,流转土地900余亩,创建聚龙生态产业园,整合100多万元集体资金发展生态禾花鱼养殖、药膳鸡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村集体每年可获得5万元兜底收入,社员每年可分红近6500元。”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党委书记伍明桂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近年来,广西全州县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产业管理粗放等问题,本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个“桩”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共同托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的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道路。目前,全县绿色产业投资约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入的73%,286个村(社区)100%突破了5万元。
党旗“定桩”,凝聚绿色发展“引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败的关键在党支部引领。该县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引领、协调和服务作用,把准发展方向,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推行以“党组织示范引领、企业帮扶创收、社员参与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篱笆桩”抱团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一心四路五区”(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核心,全东路、全灌路、全大路、桂黄路沿线发展带,文化、红色、生态、山水、民俗特色产业区)发展格局。县财政整合涉农和专项发展资金1.3亿元,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保障,该县创建县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提供发展指导、村企对接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全州党建云”微信公众号、“远教大讲堂”、“云互动”等“指尖党建”平台,开展全域信息服务,协调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80多个。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不断强化人才支撑,依托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契机,选优配强2682名村“两委”干部和658名驻村工作队员。实施党员、种养大户“双培”工程,将1.1万名党员培养成种养大户,260多名种养大户发展为党员。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库”,吸纳院士1人、博士博22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8名,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优企“支桩”,巧借绿色发展“外力”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该县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新途径,利用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销售、加工等方面优势,千方百计盘活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出台土地及厂房租金优惠、规费优惠、特殊政策扶持、税收奖、招商引资奖等五大优惠政策,引进禅方药业、虹桥米业等68家龙头企业,扶持绿色发展项目24个,计划财政三年投资3.2亿元。
该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村无缝对接、合作共建,召开各级“村企对接交流会”36场次,67家企业分别与285个村(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村(社区)全面建立“蚂蚁普惠金融服务站”,撬动更多企业投资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项目。
为实现“强企富村”目标,该县开展“百企帮百村,携手奔小康”“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系列活动,企业带动农村发展生态种养、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村集体和社员通过按股分红、土地租赁和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如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与才湾镇南一、咸水镇古留等11个村“飞地合作”,签订优质稻购销合同,创建“稻鱼共生”综合种养基地17000多亩,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5-8%的价格向贫困户收购粮食,每个合作村每年分红5万元以上,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5000元以上。
强村“固桩”,激发绿色发展“活力”
“产村互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在党组织引领、企业帮扶的基础上,该县积极引导社员支持参与,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动力。整合各级农业核心示范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创建电商学院、绍水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等36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训基地,举办各类骨干培训班80多期,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700多人。
发展绿色产业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关键。该县充分发挥村干部、产业能人、第一书记等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推动绿色产业崛起。目前,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产业中,生态种植业占37%,生态养殖占27%,生态观光农业占17%,光伏、风力发电占6%,其他占13%,绿色产业逐渐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色调”。
优化绿色发展环境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该县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大行动,打造枧塘镇芳塘村、两河镇鲁水村等生态示范村78个。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鼓励村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分配收益权,支持绿色产业开发。目前,全县土地确权面积达82.4万亩,流转土地59.1万亩发展绿色产业。
多方“联桩”,汇集绿色发展“合力”
为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限制,该县支持党组织与党组织、企业与企业、村与村之间开展多渠道、多要素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将先进党支部与经济薄弱村党支部结成“支部共建队”,实行联村抱团发展,全县共结成31个支部帮扶对子。党支部联合开展“集中议事日”“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共同开发18个村级集体经济联建项目。
东山瑶族乡党委书记郑勇说:“我镇白竹村整合桂林银行、花桥食品有限公司、大野领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力量,发展壮大金槐、东山猪、灵芝鸡等特色产业,并与京东集团合作,在广西首先开通无人机智慧物流,让特色产品走出大山,村集体收入达6.5万元。”据了解,该县通过推行“篱笆桩”模式,鼓励企业与企业结成发展联合体,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智力等支持,护航村集体增收致富。
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说:“从单兵作战到抱团融合,全州县通过推行村级集体经济‘篱笆桩’发展模式,党组织、企业和社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夯实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