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县“十必十有”机制推动党组织书记履职担当
2020-09-17 17: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以前,我们组织村民小组长开会,总是挤在10平方米不到的地方办公开会,很多人只能在站着开会。”“由于当时的班子执行力弱,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很被动,开展扶贫工作都比较困难。”“平时办事找不到人,人找到了事情还办不利索”。

  ……

  说起锦屏县铜鼓镇高柳村曾经存在的问题,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县政府办驻高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彭文锦仍印象非常深刻。

  由于班子执行力弱,村里的各项发展一度停滞,2018年高柳村党支部更是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被“扣上”这一顶不光彩的“帽子”,对于村“两委”和全村党员而言很不是滋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龙运益内心更是五味杂陈。为彻底摘下这顶帽子,在帮扶单位和镇党政部门的支持下,龙运益紧扣全县推行的“十必十有”工作机制(即:“理论必学,政治站位有高度;政策必考,综合能力有提升;方法必备,解决问题有举措;偏差必纠,令行禁止有法度;反映必访,基层诉求有落实;党员必谈,凝心聚力有抓手;农户必到,服务民生有措施;产业必谋,振兴乡村有行动;治理必领,发展环境有保障;实事必办,为民服务有实效”),强化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政治责任,通过抓党建、强班子、聚民心,顺利推动一系列帮扶措施落地生根 。高柳村党支部2020年一度被州县表彰,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目前所有贫困户已顺利脱贫,贫困村成功出列。

  这个在秀美杉乡大地的偏远小山村,短时间内实现蜕变,可谓“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是一个可靠机制驱动“人,能为、敢为、善为”的有力支撑。

  反映必访,基层诉求有落实

  群众诉求有落实 党组织威信有提升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要想村不贫困,村党支部得首先强起来。”自打上任以来高柳村党支部书记龙运益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就要牢牢抓住党组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切实为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龙运益先是跟村党支部干部逐一谈心,进而扩大范围对全村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做到党员必谈、凝心聚力有抓手,使得全村党员很快在思想上得到了转变,在行动上做到了劲往一处使。

  2020年,在落实村文化戏台建设、产业发展、村合作社运营等方面遇到不小阻力,最为突出的就是“征地”的问题,为减少矛盾,村党员干部首先站出来逐户给群众做思想化解工作,针对涉及难以协调的矛盾进行打包处理,通过召开党员专题党课、矛盾双方协调会、班子研判会等,最终使得惠民项目如期落地。

  “矛盾化解以后,村党支部干部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两年,村民遇到问题首先都会找村干部帮助解决。”龙运益表示,因为村干部处理事情比较公平公正,村民们都很服气。这两年高柳村基本上再也没有发生上访和邻里互殴的事情了。村里的“三齐三净三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得以顺利开展,拆除了一座座废弃的烂厕所、废牛棚等。

  组织强了,凝聚力就大了,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今年来,全村就有3名青年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对于一个原本执行力较弱的村而言,村民从“不信任”到积极“响应”,新鲜血液的加入正在一步步改变了原有的“旧面貌”。

  产业必谋,振兴乡村有行动

  兴业兴村 因地制宜选准“拿手产业”

  班子稳定了心齐了、村民理解了支持了,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得以陆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了帮助高柳村全面发展,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村党支部把目光瞄准了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成熟的传统林业、中药材种植、果树种植、稻田鱼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头人带动、农户实施种植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增收产业,为持续增收提供了基础。目前,全村发展经果林40亩,发展中药材360亩,其中钩藤240亩,黄精、重楼120亩,发展油茶林150亩,并成立了高柳村林业专业合作社、柳绿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到3800亩抚林育林指标,为全村农户(含贫困户)增收3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龙本荣是在养鹅场打工的贫困户之一。用他的话说:在这里养鹅非常开心,也很有信心。开心是因为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余元的收入,有信心是因为依托县级平台公司的技术支撑教会了他养鹅的整套专业知识,包括喂食、消毒、管理等技术,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在科学的支持下,养鹅的成活率非常高,成品鹅一般养 60~80 天就可以出栏了,而且高柳村饲养的白鹅由于是散养、谷物喂食,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除了养鹅,村党支部协同村民委还发动贫困户进行家庭式稻花鱼养殖,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协调爱心企业江苏县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帮扶高柳村合作社5万元,支持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一年鱼苗2100余斤,按每亩8斤发给群众,加上群众自有的部分,预计稻花鱼养殖能发展到300亩。

  贫困户刘回兰今年65岁,儿子一人在外务工,儿媳照顾两个孙子在外读小学,收入来源单一。因为年纪长,她本人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操持着零碎的农活。为照顾留守老人,解决生活所需,村两委及时安排公路保洁员(公益岗位)同时依托扶贫政策每年给她家发鱼苗。用刘回兰的话说,这些稻花鱼养大后,行情好时一斤能卖30余元,家庭收入因此增加不少。

  她说,去年一家还拿到了扶贫产业分红带来的1000多元分红,加上他们有低保补贴,目前日子过得很知足。

  实事必办,为民服务有实效

  推动一批民心工程落地 村民幸福感满满

  由于党建抓得好,干群更团结,几年来,高柳村很多民生设施、民心工程也得以建起来。

  为解决办公活动场所阵地建设的问题,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协同村支“两委”,建好了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一块空地还被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广场。这个集办公、群众文化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彻底改善了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场地所需。

  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大小会议室齐全,大会议室里有音响设备,可以容纳上40余人培训和开会。中心附近配套设有农家书屋、村卫生室等;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村民过来办事也方便多了,“热闹”了不少。

  “道路变宽了、房子有保障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门前产业丰富起来了、大伙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活更加精彩了;如今茶余饭后能在明亮宽阔的道路上散步、在秀丽的风雨长廊闲聊......这要是放以前那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呢!”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向必高见证着村党支部带领高柳村“拔穷根、换新颜”的一次次嬗变。”

  如今进出高柳村,党群服务中心洁白的外墙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9个大字同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寨门交相呼应,寨门口的对联写着:“高啓宏门鞏固家山龙虎气,柳融匯水润泽书院圣贤心”,横批是“泰和门”。也许,这正是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党支部紧扣全县推行的“十必十有”工作机制带领群众真抓实干的成果写照。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高山明珠”在村党支部的有力带领下一定会在乡村振兴发展上大放异彩。

  目前,“十必十有”工作机制推动了全县38个县直党委党组(党委)书记、15个乡镇党委书记、11个党总支书记、373个党支部书记在抓班子带队伍政治责任的夯实,更进一步压实党组(党委)书记管全局的政治责任,工作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为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