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如衔泥燕子窝 这股劲不松懈贫困户就能向上攀登
2020-09-15 11:02:00  来源:青报·中青网记者  作者:张均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工作组与农户查看赤芍生长情况。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梁阁的驻村日记。

  今年疫情期间,在下组走访过程中,我感触很深。到二道沟、石门沟两个组走访时,在问过疫情排查及值守等情况后,村民蒋国友等同志突然笑着说,在家能抗“疫”,还得感谢工作队呀!看我有点莫名其妙,他们接着说,年前是你们张罗着安装下了电信基站,信号通了,手机能打了,电视能看了,微信能上了,在家也就待得住了,要不然还得想方设法凑一起打牌、搓麻将。听到这里,我和同去的杲书记都不由地笑了起来。  ——梁阁(中国工商银行派驻承德县大营子乡大营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

  梁阁人生的前50年是向上攀登的,从中国工商银行的一名办公室职员一路做到了支行行长,然后去了分行、省行成了高级经理。在知天命的岁月,他开始“向下生长”——先是到了贫困县挂职县长助理,后来又去挂职副县长。朋友打趣:怎么越做越回基层了?没想到,2017年,梁行长从县里再往基层走了一步,到大营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这个位于河北省北部的村庄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村里1280人近一半都是贫困人口。自2017年中国把精准脱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近20万名机关优秀干部和梁阁一样到村任第一书记,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贫困户摘掉帽子、向上攀登。

  先摸村情社情,再聊产业发展

  “扶贫是一场硬仗。”初到大营子村,梁阁并不习惯,无论是当行长还是副县长,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而进了村,什么事都得商量着来。“打开局面比较困难。”他说,隔壁村的驻村书记曾向他吐露,压力大的时候自己还哭过。梁阁虽然没有哭,“但是心里的苦确实有不少。”

  过去的大营子村是远近闻名的“穷窝窝”,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全村3户以上自然村组达20个,好多贫困户家住的都是土坯房,没有大门、围墙,简单的栅栏一围就是一户人家,“保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最关键的是村里没有任何产业,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生态。

  可是生态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收益。梁阁想为村子发展选一个好项目,但始终没有发现合适的。一开始他建议大规模种植沙棘。当地的环境很适宜沙棘的成长,种植沙棘既能防风固沙,沙棘果成熟后收益也可观,是一举两得之举。可还没等他进一步规划,这个设想就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反对:“种植沙棘要禁牧,我养羊怎么办?沙棘成熟要花2-3年,中间没有任何收益,我们靠什么活……”

  质疑劈头盖脸袭来,这时,他才警醒:自己的思想准备不足,对村情社情也不熟。

  随后,他带领组员花了两个月时间踏遍了大营子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挨家挨户跑,每一个家庭致贫原因是什么,收入来源是什么,都摸得一清二楚。然后,分户建立了台账,研究每户的帮扶举措,再和村里的老人聊产业。

  “产业扶贫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他说,真正谋划一个产业是很难的,选错了产业被追责是一方面,给当地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就是“罪人”了。因此他格外谨慎,“产业发展必须得结合当地的实际,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后来,经过上上下下反复沟通谋划,梁阁才与村两委最终拿出方案:围绕农、林、牧、药、旅游、光伏六个领域,逐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林果、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农家游、光伏电站及资产收益到户等八个项目。

  比如争取工行河北省分行捐赠资金180万元,建成500kW村级光伏电站,并成功并网发电,在覆盖全部建档立卡户光伏扶持的基础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结合小流域治理,种植大果沙棘2000亩总投资100多万元;投资160万元完成占地300亩的赤芍种植基地项目,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加大油菜花种植力度等。

  村子里有了“信息公路”

  看到梁阁和工作队员真的为大家干实事,村民的怀疑、冷漠渐渐褪去,大家大事小事都开始找梁书记,梁阁也尽力替大家解决。慢慢地,到了田间地头收获的日子,村民就把蔬菜瓜果往工作组送。梁阁每月定期会走访一遍村里的贫困户,有时候因为工作耽搁了时间,就有村民来到村部看他,“又好长时间没来了,我们以为你调走了呢。”

  村民的这些举动让梁阁很感动,“老百姓的情感是很朴素的,你真心实意为他办事,他们就会对你好。”脱贫成果慢慢见效后,他更是受到了鼓舞,工作也愈发卖力起来。“看着贫困户一步步脱贫,打从心眼儿里高兴。”

  梁阁的办公室里挂着几面村民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上写着“驻村帮扶传佳讯,网上漫游又一村!”这是当地村民最津津乐道的故事——梁书记去年帮助村子建了一条“信息公路”。

  石门沟和二道沟两个村民组是大营子村最偏远的自然村,多年受通信网络制约,与外界联系不便,“穷乡僻壤无信号”成了这里百姓的口头禅。打电话要跑到远处的山头上,信号时断时续,身处河北,连接的却常常是内蒙古的信号。外出打工的父母想看一眼在家的孩子,几户人家合计着买了个信号放大器放在屋顶,可是,即便是把手机贴近信号放大器,运气好时,视频里也只能短暂出现一张模糊的脸,更常见的情况是,视频根本接不通。

  外沟门乡纪委书记王昊颖说,乡里很早就知道这两个村民组的情况,也多次向上反映过,但是解决确实有困难,“这是个没有经济收益的事,没有公司愿意干。”而和信号比起来,解决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显然更重要。村组组长常常给他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每次都提到信号问题。

  为了打通“网络梗阻”,梁阁四处奔走联系相关单位,但一次次被拒绝。但梁阁仍在坚持。最终,中国电信的朋友告诉他,如果可以借助国家电网已有的电线杆去搭建基站,就能节省很多成本,他们就考虑投资建站。梁阁又联系国家电网,最终在去年促成了这个项目。

  “信息公路”建成后,村子里反响很大,大家对梁书记赞不绝口。在疫情防控期间,两个自然村20余名学生在家安心上起了“网课”。当梁阁再次来到这里走访时,乡亲们上前对他又搂又抱。

  王昊颖说,这本来不在脱贫的指标内,按照指标要求,只要大营子村主村所在地通了互联网,实现通信信号全覆盖就算达标了,现在是超额完成。

  梁阁也很开心,他说,干什么事情,再苦再难,只要坚持肯定就会有成果。“大家有需求,而且是迫切的需求,如果有能力,肯定要千方百计去解决,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已经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区域性的整体贫困已基本消除。

  这从大营子村的现状就能看出来。数据显示,村里目前未脱贫户由梁阁入村时的285户614人,下降到了4户11人,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600元。而剩下的贫困户也规划了具体的脱贫路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在今年9月完成脱贫,这是最后时限,2020年,中国要决胜脱贫攻坚,梁阁在啃最后的硬骨头。

  最让他高兴的是大营子村那股脱贫的劲头,“大家没有再‘等靠要’,是自己打心眼里想脱贫”,他说,只要这股劲不松懈,生活就能向上攀登。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