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人民唱响新时代之歌
2020-11-27 09:1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聂 伟 通讯员 彭 鉴 孙思雨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赵家清在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村民们在司莫拉佤族村中心广场上跳舞。 新华社发

  “司莫拉”,在佤语里是“幸福的地方”。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高黎贡山西麓的一个古老佤寨,村里流水潺潺,古木参天。2019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71人全部脱贫。

  2020年1月19日下午,这个“幸福的地方”迎来了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里,寄语乡亲们: “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日前,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佤寨里的幸福故事。

  总书记为我们加油鼓劲

  44岁的佤族村民李发顺是个残疾人,2018年脱贫摘帽。他家三代6口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面积200多平米,宽敞而明亮。

  来到李发顺家的小院,总书记边走边看边问。在房间里摸摸被褥,问“暖不暖”;拧开他家水龙头,看水“清不清”。李发顺办了一个传统小吃“大米粑粑”加工点,总书记饶有兴致地亲手做了两只印有“福”和“囍”字的大米粑粑送给李发顺。“我舍不得吃,真空包装好收藏了起来,心里像大米粑粑一样甜!” 李发顺告诉记者。

  赵家清向总书记报告了三家村的发展情况,“这些年村道全部硬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教育、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赵家清告诉记者,总书记对村里开展的旅游扶贫产业很关心,在村民赵家海的小卖部里,总书记问“来的游客多不多,生意怎么样……”有一个细节让赵家清十分感动,小卖部空间局促,总书记叮嘱随行人员:“别把东西给碰坏了!”

  在村民俗广场上,总书记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佤族村风调雨顺。村民孟家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心里甜滋滋的:“总书记亲自为我们加油鼓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村民的精气神上来了

  “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尘土满天飞,污水遍地流”,曾是三家村的真实写照,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1%。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聚焦住房、道路、就学、就医、饮水安全等难点痛点,村干部带领村民们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2019年,村子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景区,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接待游客5万人次。

  起初,村民们对发展旅游思想有些跟不上。“不好好种地,靠卖风景赚钱能行吗?”赵家清就做给大家看,他既是村书记,也是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老板。2016年,他腾出自家房子建起了“佤韵阁”,带动村民跟着干。“现在,主动申报注册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这让赵家清很开心。

  比开农家乐更让赵家清开心的是,人心思进!

  猪年除夕,李发顺请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发愤图强兴家业,奋勇拼搏奔小康。表达的是信心,更是希望。春节后,李发顺不仅养猪、养鸡、下地种菜,还在家里办起了大米粑粑“手工体验坊”,生意很红火。

  赵家海的小卖部开了12年了,第一次有了“扩容计划”。原来,小卖部是利用自家的一间配房改建的,生意一般。总书记“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殷切希望,给赵家海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他打算把一楼房子腾出来,扩大店铺面积,丰富商品种类,“生意定会越来越好!” 赵家海说。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总书记的深情寄语,写在三家村的墙上,也烙在村民们的心里。

  不断演绎产业“升级版”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是总书记对村子提出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好,赵家清有着清晰的思路。

  外出务工目前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三家村632户人家,将近150人在外打工。”春节后,赵家清巧用“学习强国”视频功能,搞了多次线上培训,邀请相关专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疫情防控知识、办理返岗材料、推介就业信息等服务,帮助百余村民实现外出务工。

  外出能走稳,在家也要有钱赚。

  三家村以前种植业是油菜、玉米、稻谷“老三样”,今年,赵家清领着村民们在土里“刨金”,推广油茶、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还首次调整360亩土地改种万寿菊,并和市里一家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

  不光有种的,还有养的。村里牵头成立的“草上飞”养鸡合作社,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下一步要扩大规模,打造立体种养模式!”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小组长孟春贤说。

  传统产业升级代表现在,乡村旅游代表着村子的未来,赵家清关注最多的是村里的旅游产业。

  “春节前那几天,日均游客人数在几千人以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三家村的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当村子静下来的时候,村干部们围绕提升景区“颜值”、提高服务水平查缺补漏。

  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地表沟渠排放,污水处理改造工程让污水管全部入地;过去,村里空中电线有碍观瞻,电线、通信线、网线下地改造项目年内完工……

  不仅如此,赵家清还在村里组织了茶艺、民宿、农家乐运营等多个培训班,佤族小吃培训班请大厨手把手给村民传授厨艺。村里对各家民宿的名字、门头、装修风格、菜肴特色、定价等进行统一管理,避免恶性竞争,打响佤寨旅游品牌。

  清水乡请来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制订“大中寨发展规划”,以三家村的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产业。赵家清说,三家村抓住这一机遇,组建旅游合作社和佤族文艺队,对村里的产业重新布局,力争让村里每户都有产业,每个村民都有家门口的岗位,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幸福!

  “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走进新时代,《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将更加欢快、更加甜美。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