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出手不凡,拼出一个“全国文明村”
2021-04-30 10:4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纪树霞 李楠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院士文化公园。

  暮春时节,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院士文化公园里砚池、步道、绿树相映成趣。两年来,从“软弱涣散村”到“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七房桥村发生的巨变,离不开党委书记周斌的真情付出。

  创新实施“院落板凳会” 村里的事干群面对面说开去

  七房桥村历史悠久,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家钱伟长,“一门六院士”的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然而前几年,由于村党组织班子缺乏凝聚力,各项工作排名靠后,七房桥村竟成了“软弱涣散村”。

  破解工作困境,关键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好班子。2019年5月,“85后”周斌由街道机关来到七房桥村,担任村党委书记。上任后,他从选优配强班子入手,在上级的支持下,调整了责任心差、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群众威信低的村干部,注重从文化素质高、服务意识好、工作能力强的创业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干部。不到一年,就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35岁,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村干部队伍。

  “要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必须将村民凝聚在一起。”2020年1月,在周斌的提议下,七房桥村创新实施“院落板凳会”,十几条板凳,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说群众身边的事,议大家关心的事,把议事决策的话语权还给村民。小到居住环境、邻里纠纷,大到就业、入学、农房翻建、村道维修、村务公开、惠农政策等,大伙儿当面锣对面鼓地说开去,推心置腹议过透。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打通了干群心理上的隔膜。”周斌说,以前村里工作难开展,主要是“干部忙着干、村民旁边看”,甚至出现群众冷眼旁观不买账的尴尬。“真心为群众服务,就会赢得村民的信任和理解。”

  上马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铺就“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新的班子,新的议事平台,让沉寂的七房桥村迎来了生机。

  走进七房村,全新落成的院士文化公园格外引人注目。“‘一门六院士’是七房村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周斌介绍,此前很多人并不知道钱穆、钱伟长的故居在七房桥,如何将钱氏文化元素通过公共空间展现出来,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村党委确定了“农文旅”发展思路,新建了一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其中包括院士文化公园。“文化公园里铺了一条985通道,取谐音只要走985步,高考学子就能考取‘985’高校;还在公园内种了6棵榉树,代表钱氏家族的6位院士。”

  从七房桥村委会出发,跨过伯渎河,一片白色的崭新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七房桥村的“新江南人家”。走进其中,39幢中式别墅排列整齐,每户有250平方米,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全,还集中设置了停车位。周斌介绍,这里原来是20多家小企业,拆除后翻建成民房。“我们专门邀请无锡首批美丽乡村设计师操刀,先后七易其稿。别墅旁边建设了养老公寓,还有村民活动中心。”

  七房村村民老钱,自从“新江南人家”动工,就隔三岔五过来看一眼。“老房子住了几十年,一到黄梅天墙上就渗水。想到以后能住在这里,感觉连空气都是甜的。”

  不断优化惠民实事 让百姓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必须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周斌介绍,去年七房桥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一起动手,先后有2800多人次参与,现在房前屋后、路边河边,基本看不到乱堆的杂物了。“七房桥村有文化底蕴,如何打造得更好,还需多方面发力。”

  周斌着手绘制七房桥村未来发展蓝图。他说,之前陆陆续续拆掉了一些旧房子,腾出的地方可以用来安置新业态、新项目,比如研学项目、民宿等;鸿山街道土特产很多,一旦引流项目成功落地,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葡萄一直是七房桥村的主导产业,还可以拉长延伸产业链,建一个苗木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七房桥村通过建立“红色驿站”,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村里链接了一些外部资源,如卫生院、银行等,卫生院定期上门为村民量血压以及普及卫生知识,银行定期上门做一些防诈骗宣讲,甚至办一些简单的业务。

  “我们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就要让老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周斌说,接下来还要办更多顺民意、暖民心的好事实事。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