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美如画——宁夏吴忠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21-06-25 12: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马小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吴忠市利通区山水沟村点点红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体验亲手采摘的游客们传出欢声笑语;青铜峡市叶盛镇蒋滩村瓜菜产业园区内,村民们喜收“致富瓜”,脸上笑开了花;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枸杞地里,一颗颗红枸杞饱满诱人,村集体扶贫产业结出硕果……这一切都是组织与党员发力、文化与经济共舞、物质与精神齐飞的成果。

  看!吴忠大地,目之所及——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党旗,在乡村高高飘扬。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确保尽责有担当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分层级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市委常委会、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领域突出问题,市委书记一线调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农村产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以上率下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研究出台“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等文件,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明确“任务书”,细化“路线图”,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守正创新、稳步推进。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6条意见”,聚焦5个突出问题,把脉开方、靶向治疗、破题攻坚,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以党内集中教育为契机深化学习,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筑牢“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结合组织生活经常学习,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主题主线,形成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

  各级职能部门闻令而动、遵令而行,全力将政策、人才、资金、项目投向农村……一股蓬勃的力量向农村汇聚,抓农村夯基础蔚然成风。

  织密组织网络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整体提升,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农村组织体系,将511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497个行政村,跟进调整生态移民村党组织,设立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功能党小组1734个,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认真落实1名县级领导联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整顿措施,推动105名处级领导、170名乡镇班子成员直接包抓到村,强基础、攻难点、补短板,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明显增强,组织力稳步提升。

  推动党组织晋位升级,深入实施农村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亮明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25项评价指标和11项反向考评指标,县级组织部门联合乡镇逐村考核、逐一评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评定标准的给予降星或撤销星级,村干部的任职补贴标准与星级党组织评定结果挂钩。通过“乡镇评村、县评乡镇”的方式,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评定三星级村党组织227个、四星级73个、五星级16个,成功创建党建示范村316个、示范乡镇15个,零星级村党组织下降到2%以下。

  建好阵地强堡垒凝心聚力优服务

  “村部大变样喽!”回想过去,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海玉成感慨万千。该村旧村部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早就成了“风雨楼”。

  破旧、窄小的办公场所让村干部常年流动办公,经常出现群众办事要满村找人的尴尬局面,村民也没有场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针对农村党组织缺人、缺钱、缺场地问题,拿出硬政策、实举措,把“真金白银”投向基层,不断提升农村基层保障服务能力。

  管好村级活动阵地,着力解决村级综合服务阵地标准低的问题,“实施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行动”,对因移民搬迁、征地拆迁、年久失修等确需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部进行新建、改扩建,对一些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的村进行集中粉刷、规范标识标牌,全市497个村级阵地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套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服务中心等,让当地党员群众在家门口能够办事,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用好激励保障措施,按照每村至少6万元标准落实村级办公经费,每村至少10万元标准足额配套乡村治理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200万元,集中用于打造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创建远程教育示范站点等工作。

  全面落实村干部任职补贴、住房公积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一肩三挑”村书记享受1.5倍任职补贴等10项待遇保障,村“两委”主职干部年平均任职补贴提高至3.42万元,“一肩三挑”村书记达5.2万元,五星级村书记可达8.1万元,激励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村干部和党员的自豪感、归宿感,增强发展自信,也增强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底气,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海玉成说。

  创新机制谋发展富民强村惠百姓

  仲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人头攒动,赶着端午小长假城里人纷纷驾车来到村子游玩。放眼望去,这边有人在戏水,那边有人在采摘,依靠生态旅游业,韦桥村人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梦想。

  “村里这几年大变样,主要归功于有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村民们一语道破村子发展的秘诀。从以前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明星村”,韦桥村村党支部着力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着力党建富民强村,着力改革创新,村庄迎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成为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实践。

  我市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联动,推动822名村党组织成员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盐池县采取县乡签订责任书、进度周汇报和安排县处级领导、乡镇领导、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N+1”包抓等措施,推动3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达效,全县10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争取中央、自治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61个、资金4.5亿元,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服务创收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低于1万元的335个“空壳村”全部“清零”,4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强村富民,不断提升村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

  选配精兵强将扛起乡村振兴重任

  农村富不富,关键就看党员干部强不强。今年,我市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扛硬人”,配出了“好班子”。

  “我是前年5月通过利通区公开选任回村任职的,虽然一年多时间,但是村里的父老乡亲对我这个‘新人’寄予厚望。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所有党员都为我投了票,满票当选更让我坚定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韩桥村党支部书记祝军说。

  “经过‘两推一选’,两名年轻的致富带头人和退役军人进入党支部班子,这两位去年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党校、高校、企业’进行‘三位一体’模式培训,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输入新鲜血液。”盐池县大水坑镇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宗胜彬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突出基层导向,强化源头培养,打造农村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更多干部人才到农村施展才华、在一线干事创业。

  在持续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时,我市充分运用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成果,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每年分层分级分类对县乡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等进行示范培训,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

  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两委”成员呈现“一降两升”,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3岁,较上届下降2.2岁,35岁以下人数较上届提高10.5%,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较上届提高14.8%。同时,建立“书记培养书记”责任机制,县乡村逐级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546个2238人、村书记后备人才1435人。

  今年4月初,吴忠市结合不同村的区位特点、产业情况,分肉牛养殖、设施温棚、乡村旅游等10个专题,分批次开展培训,培训设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等必修课,还针对性设置产业发展课程,运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同步匹配6条现场教学路线32个观摩点。在师资安排上,邀请自治区有关厅局干部作专题讲座,市县党校骨干教师作理论辅导,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作业务培训。同时,设立书记讲堂,邀请优秀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组织学员开展分组讨论,收集意见建议154条,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每年选派一批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着眼培养帮带能够长期带领群众、推动持续发展的农村骨干力量,先后选派一批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驻村干部到村任职,定岗定责、严格管理,通过督查调研、定期调度、述职考核等方式,推动他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目前有674名驻村干部和110名选调生在村工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

  扎实开展百千万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18万人,培育有机水稻包立新、富硒苹果王玉静等“土专家”“田秀才”先进典型。支持党员创办致富项目366个,加大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力度,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致富能手占42%,党员致富带头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帮扶对子1万余对,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作示范。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使基层充满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强化党建工作,就是乡村治理的固本之举。

  在盐池县皖记沟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建真正成了引领乡村治理的强大引擎。

  皖记沟村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多荣誉:乡村振兴先进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场观摩推进会也放在这里,调研和观摩近3000次。

  近年来,盐池县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在119个行政村(社区)建“网”,2009个自然村、小区、独栋楼等自然单元划“格”,68487户村民(居民)定“子”,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基层治理管理体系。

  始终围绕党在各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工作,是基层治理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扎实开展“六个先锋”示范引领行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积极探索嵌入式党组织设置模式,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做法,在农村设立自然村党小组1299个,坚持“一个村民小组划分一个网格”的原则,全市497个村划分3867个网格,补充了一批农村专(兼)职网格员,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治理空白点延伸,实现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

  今年年初,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第六网格员谢仁义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周文明头部受伤严重,经询问,系打工时受伤所致,今后数年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谢仁义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村“两委”班子。考虑到周文明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柳泉村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3000元进行救助。

  “不是周文明向村里要救助,而是村里主动救助了他。”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说,网格化管理能让村里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赢得主动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近年来,红寺堡区实施“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起城乡治理一张网,将各部门延伸到基层的涉及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矛盾纠纷等24大类57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一格多能、组团服务,确保基层治理“耳聪目明”。

  坚持上减下补,持续向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扩编增人,在全市全面推开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推行乡镇“五办四中心”、街道“四办三中心”设置。青铜峡市在试点改革后乡镇街道编制由改革前的435个增加为改革后的608个,平均涨幅40%。按照基层管理有需求、能承接、管得好的原则,将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97项审批服务执法权限赋予乡镇,梳理出乡镇涉及教育、民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17个行业领域101项权责清单,明确行政执法权限,确保镇街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伴随着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点点民心不断凝聚、股股民力不断汇集,最终集聚的,是向前的不竭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