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员工在洛浦县北京工业园区京洛小微产业园浩林发饰品有限公司车间制作假发。 崔志坚摄 图②:和田市玉龙喀什镇的努尔曼古丽·图尔荪尼亚孜在制衣车间工作。 崔志坚摄 图③: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的“海棠别院”,郭慎彩(右一)与邻居在小院里打理花草。 艾克热木江·帕尔哈提摄 |
牧民布麦尔耶姆·买买提和家人一起布置新家。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
高铁列车行驶在新疆大地上。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2014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实现231.47万人脱贫,13个贫困县摘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4%下降至2018年底的6.1%。
发展产业,边种地、边养兔
“看,这是我卖兔子的832块钱,这个月又有了不错的收入。”近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喀萨夏合勒克村村民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正忙着把这个月新出栏的一批兔子运上车,“现在村里有了养兔子的产业,我们在家里既能养兔子挣钱,还不耽误干农活,收入越来越高。”
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开销仅靠丈夫打零工的收入支撑。两年前,墨玉县引进的天将实业有限公司兔产业基地建到了村里。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开始在家里养起了种兔。小兔子出栏后,企业以每只8元钱的价格上门回收。“企业帮助我们改造养殖场地,并定期提供上门技术指导、防疫防治、技能培训、基地学习,我们只需要每天按时给兔子喂食。”她说,一年下来,通过养兔子获得了不少收入。
墨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积极探索产业脱贫路径,大力发展兔产业,以贫困户分散托养、企业集中托管的方式,让养兔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抓手。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所在的村,已经有400户农民与养殖企业签订了2.2万只肉兔养殖协议。
易地搬迁,住得好、留得住
走进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格达拉镇东惠绿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为合作社的毛驴添加饲料。“我们一家原先住在山上,生活很困难。现在不仅住进了楼房,入股合作社,两口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古丽加瓦尔·阿勒哈别克说,他们两口子现在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这是以前不能想象的。
阿格达拉镇是自治区最大的易地搬迁点,1182户5900多名曾经逐水而居的牧民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努力致富奔小康。
不仅让群众搬下来,还要住得好、留得住。相关部门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落实扶贫贷款,由县财政按不高于5%的年利率予以贴息。同时,积极鼓励无技能、创业目标不明确的贫困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用好扶贫贷款。
合作社负责人于治成告诉记者,合作社依托青河梦园公司发展驴奶产业,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贫困户入股每年可分红7500元,直至贫困户脱贫退出为止。
阿格达拉镇党委书记刘先举告诉记者,2018年全镇人均收入近7000元:“引导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产业来支撑,家庭有一人能实现稳定就业,明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让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转移就业,稳得住、干得好
在新疆中泰集团门口的自助存取款机旁,保洁班班长阿布都拉·喀日刚刚给父母汇去几千元钱,正与家人通着电话,“我们俩每月能赚9000多块钱,准备存钱在乌鲁木齐买房子,把孩子接过来上学。”
2017年4月,阿布都拉·喀日刚夫妻和60多名同乡从墨玉县来到中泰集团工作,经过3个月培训后上岗,不久就转正,现在已经是成熟工人了,阿布都拉·喀日刚是保洁班长,妻子负责开叉车,工资水平也逐步提高。阿布都拉·喀日刚说:“我没上过学,也不会写字,要不是转移就业这个好政策,我自己也没机会到这么大的企业来工作。现在有很多朋友问我这里还招不招人,他们也想出来工作。”
在新疆,有数万富余劳动力和阿布都拉·喀日刚一样,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在当地甚至外省找到了工作。2018年,新疆推进就业扶贫,实施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计划,闯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持续就业的扶贫新路。通过就业扶贫,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当年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7.5万人,稳定就业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