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谢佳清:“她能为村民干实事儿!”
2019-12-23 09:32:00  来源:人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当记者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见到第一书记谢佳清(见图左,本报记者苏滨摄)时,她正在笔记本上记录当天村民反映的事情……“每天事儿太多,脑子都快转不动了。如果不记下来,一忙就容易忘。笔记本用了十几个。”谢佳清边起身招呼边介绍村里情况。

  竹元村是遵义市最偏远的村落,山高坡陡,沟谷纵横。三山夹两沟的地势条件,让这里成了一座“高原孤岛”。

  2015年7月,为响应单位号召,谢佳清到同属芝麻镇的新民村定点帮扶,7个多月时间,新民村成功摘帽出列。

  “后来,他们征求我的意见,看能不能到更贫困的竹元村接着干。”此时谢佳清内心挺犹豫,甚至有点抗拒:“为什么还让我继续驻村帮扶?单位就要开始遴选员额制检察官了,难道就这么错过了?”

  为了不让单位为难,谢佳清决定先去村里看看。“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她留下,她能为村民干实事儿!”听说谢佳清要到竹元村走访,芝麻镇原党委副书记杨俊飞赶紧联系村委干部,并陪着谢佳清一起下去。

  “从芝麻镇到区里总共只有不到2个小时的车程,从镇到村却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村里的厕所都脏得无处落脚,吃饭能听到阁楼里老鼠的吱吱声……”刚进村转了一会儿,谢佳清开始动摇了:“难道要让老百姓一直穷下去?如果就这么走了,良心肯定会不安。我要留下来,改变这个地方!”

  2016年3月,谢佳清正式担任竹元村第一书记。挨家挨户走访后,她拿出一份竹元村详细脱贫攻坚发展计划,很快得到区委区政府支持。

  如何打响脱贫攻坚第一枪?

  谢佳清将目光投向那条通往山外的路,这一直都是竹元村人的痛。“以前到镇上赶集,步行来回需要大约一天。如果打摩托车,晴天单趟150元,雨天要200元。”一提起路,村民左安长内心酸楚。

  “大型机械进不来,只能靠村民一点一点把路挖出来。”为了修好这条路,谢佳清一方面向区里争取资金;一方面还要做村民工作,自筹部分资金。

  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两年多时间,他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19.8公里的通村公路,和21条总长近41公里的通组公路。“幸好来了谢书记,不然修路压根儿就是幻想。”芝麻镇镇长曾庆海说。

  便捷的交通,不仅带出了山货,也带来了产业。为了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在谢佳清的牵线搭桥下,竹元村引进了有机红高粱、核桃、脱毒马铃薯等适宜当地土壤的产业。有机红高粱种植面积就有8000亩,由企业统一供种,统一收购,价格比普通红高粱高一倍多,靠一亩地一年能增收1600多元。

  谢佳清还支持村民创业。“多亏了谢书记,我才获得5万低息贷款。”以前经常外出打工的村民张明康如今办起了养殖基地。

  2017年底,谢佳清转隶到了遵义市纪委监委,但仍继续驻村。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以为没啥大事,结果检查出癌前病变,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可是眼下村里几十个项目正在推进,一旦停滞就很难继续进行。谢佳清思前想后,决定保守治疗:“无论发生什么,村子发展不能停,不然好不容易聚起的民心就散了。”

  谢佳清的坚持打动了医生,同意她进行9个月的保守治疗。如果没有好转,就立刻手术。“当时村里正推广核桃种植,需要督促村民维护管理,离不开人。”那段时间,谢佳清满脑子都是核桃和其他项目的事情,就连父母搬家、丈夫生病住院都不知道。

  好在病情最后得到了控制,村里的项目也没耽搁,谢佳清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截至2018年底,竹元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32.22%降到8.2%;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876元提高到8800元以上。这座“高原孤岛”正在变身为美丽乡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