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走访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
2021-01-15 09:1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华贤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六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察看村容村貌,同村民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从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要多久?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向群给出的答案是3年。“强村富民路上,我们跑出了加速度。”

  沙洲村,是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发生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活的父老乡亲,“半条被子”的暖流在心中经久荡漾。

  小小山村名气响人气旺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述的这个红色故事,让位于罗霄山脉下的小山村——沙洲村迅速走进公众视线,成为一座精神的富矿。

  随着名气越来越响,沙洲村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17年,沙洲村建成了包含“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文化广场、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的红色旅游景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战贫优势。2018年,沙洲村整村脱贫,2019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

  让沙洲村的乡亲们喜出望外的是,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调研。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总书记在展现红军女战士剪被子送村民情景的雕像前久久驻足,饱蘸深情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

  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朱向群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工地说,沙洲村面积小、人口少,发展空间受限。2020年年底,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正式挂牌,产业园以沙洲村为核心,整合周边9个村庄的资源,进一步对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扩大景区规模,完善景区功能。

  沙洲村讲解员朱文萍说,去年第四季度村子接待客人近40万人次,多数是来这里感悟 “半条被子”故事背后精神力量的。“高峰时,村里每天接待7000人以上,我们虽然累一点,但甜在心头。”

  乡村创业胆气豪底气足

  52岁的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总书记来到沙洲村考察时,专程看望了他们一家人。

  面对总书记,朱小红兴奋地讲述了由贫困户到奔富路的经过:“这些年,我和妻子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蔬菜种植、厨师技能培训,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望着幸福的一家人,总书记笑着说,“看到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十分欣慰。3名红军女战士也可以含笑九泉了。”总书记希望朱小红一家人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站在自家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楼前,朱小红感慨万千,“原来我们一家4口人住的是几十平米的平房,当时家里有患病的老人,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夫妻两人平时种地,闲时打零工,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每年收入超过15万元,做梦也没有想到。”如今朱小红家的农家乐由妻子打理,每天来人不少于10桌,忙不过来时,还要请帮工。接受采访时,朱小红不断接到预定餐桌的电话,“这不,后天长沙还有一个160人的团队要来,够忙一阵了。”

  朱小红家的变化,是沙洲村整村脱贫致富的缩影。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乡风“三色资源”,沙洲村完成了180栋民居的立面改造,建成了37栋特色民居。与景区相配套,村民们通过“摆摊子、开店子、种果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力县里组织的旅游从业、厨师技能、水果栽培培训,沙洲村引导村民种植特优水果1000余亩,发展民宿、农家乐32家,农特产一条街上摆起了上百个摊点,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懂技术、户户能增收”。

  “最主要的变化是村民的精气神上来了!”朱向群告诉记者,景区建成之后,当时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再坐等别人送小康,而是通过开餐饮民宿、种植水果、摆摊售卖农副产品等,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40元,是5年前的两倍多。

  更可喜的是,村民们开始从“外出打工赚钱”变成“回乡就业创业”。“80后”朱淑华回村做起了景区讲解员,每个月收入超过3000元,还能每天回家陪父母、带小孩,日子过得幸福怡然。“90后”奶茶店主朱梦嘉、直播带货网红黄芸、从事旅游单车出租和夜宵生意的朱世伟等返乡创业青年,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便民服务贴心办用心做

  “95后”沙洲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娟娟,是一位老家在江西鹰潭市的选调生。回想起当时向总书记报告基层公共服务工作时的情景,至今仍心潮澎湃。

  陈娟娟回忆说,刚进门,总书记似乎看出了我有点紧张,他并没有立即问我工作干得怎么样,而是关心我的生活有没有困难、习不习惯,“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让人感到温暖。”

  沙洲村基层服务中心窗明几净,占地面积40平方米,设有应急事务、农业事务、社会事务、党务服务4个办事窗口。

  “这里能为老百姓办些什么?老百姓办得最多的是什么?老百姓都满意吗?”对于总书记提出的问题,陈娟娟一一回答。她告诉总书记,基层公共服务做到一门式全覆盖,村里有权限的及时办,没有权限的利用网上平台受理;对腿脚不便的群众则上门代办,尽量让老百姓少跑腿。“主要服务事项是开证明、代缴医保和社保等。村里还推行了工作人员夜间和周末轮值制度,24小时提供服务,村民十分满意!”

  听了陈娟娟的介绍,总书记满意地笑了。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沙洲村的干部们指明了方向,“要以自己的辛苦指数实现老百姓100%的满意指数。”翻开便民服务登记表,陈娟娟介绍起今年新增的服务事项:村卫生室门诊诊疗可以实时结算了;医保异地报销,把资料快递到乡政府医保站就可以了,自付部分超过5000元的,还可向村里申请困难救助;办理县村班车免费公交卡,再也不用往乡里、县里跑了,村里就能办妥……“尽管我们做的都是日常小事,但都是群众所急所想的心头事,所以一定要办好办到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