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我来到河北省新河县白穴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我挨家挨户走访,和80多岁的老大娘唠家常,和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交朋友,不到一个月,全村人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个扶贫的“小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施策,必须下足“绣花”功夫。比如,一户经济困难,孩子因先天性聋哑没有上学,对此,我们联系县特教学校,免除了相关费用;再比如,针对一些贫困户年纪较大、就业较难的问题,村两委干部集思广益,在村里选取了两家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作为“扶贫微工厂”,推荐8人到工厂打零工,同时协助用工单位向人社局申请就业扶贫补贴,让贫困群众既能挣工资,又能领补贴,实现了稳定增收。
驻村帮扶,想方设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才是硬道理。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我们自筹资金购置了垃圾桶,对村口牌坊进行翻修,为全村统一制作、悬挂了门牌号;每年挤出2万多元经费,为全村的老人和贫困户进行体检,改善村里的医疗卫生条件。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精准扶贫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工作,第一书记必须理清工作思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为每一个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举措,用“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基础工作,才能让脱贫攻坚的成果惠及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