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村民收获“幸福果”
2020-07-16 16: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包云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时节不动声色地进入小暑,空气中夹杂着热浪不带有一丝凉意。从乌斯太镇出发向东北方向驱车30分钟,30座日光温棚远远地映入眼帘,步入其中满眼绿意。温棚承包人马少先兴奋地说:“今年上半年收成不错,第一季收完了,我们这两天打算开始种第二季了。”

  日光温棚产业只是乌斯太镇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模板。近年来,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按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带领嘎查83户303名居民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推动、产业支撑的幸福路。

  幸福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曾经的乌兰毛道嘎查也是一个贫困户多、集体积累少的后进嘎查。2004年,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转移搬迁全面铺开,乌兰毛道嘎查为了整个园区建设,整体实施搬迁。当时,嘎查有83户313人,由于多数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济收入不稳定,如何就业、增收成为每个农牧民的心病。搬迁户张宇回忆说:“刚搬迁那会儿,我是上班族,但父母到了城里以后不好找工作,他们还没有上养老保险,非常担心以后的生活出路。”

  如何改善现状?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有产业、能致富?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明确了思路:向党建要生产力,创新“党建+”模式,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说干就干,乘着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发展的东风,嘎查党支部决定,向政府争取一些工程项目,建立合作社,并鼓励嘎查居民加入。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嘎查已承包园区100多万元的土建、绿化、养护、养殖及“一事一议”等工程项目,并取得较好收益,不但给牧民每年固定的分红,集体积累也越来越多。

  嘎查居民汪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搬迁进城后,离开了熟悉的草场,文化水平不高,找工作成了难题,只能靠打零工和草原奖补生活。从2018年开始,乌兰毛道嘎查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了高新区部分绿化养护工程,并向汪勇伸出了橄榄枝。汪勇加入后高兴地说:“现在合作社每个月给我发3000元左右的工资,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连养老也有了保障。”

  此外,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以移民后扶工程为契机,利用后扶资金先后建设了30座日光温棚,由嘎查4户农牧民成立的阿拉善盟移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承包经营,嘎查党支部每年聘请两批专业人员平整土地、施肥改良土壤等,目前已有10座日光温棚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棚盈利6000余元,另外20座日光温棚计划8月投入使用。

  2019年11月,乌兰毛道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吸纳了嘎查农牧民295人,折股量化总股本为9210347.2元,每股21320.25元,量化432股,嘎查集体占股30%,农牧民占股70%,把农牧民聚在“党建+产业链”上,实现了集体资产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分配制度的创新。目前,乌兰毛道嘎查已基本构建了“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2019年度累计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农牧民户均分红2000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搬迁转移转产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在小康路上越走越从容、越走越自信。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