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寻找“金疙瘩”
2021-01-29 09:5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马科村第一书记 王哲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站在马科村村委会大院门口,一眼望去是无尽的大山。

  从铜川市行政审批局的办公大楼到印台区陈炉镇马科村的土窑洞,我经历了人生角色的重要转变。如何带领村民在山上挖出“金疙瘩”,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命题。

王哲(左)在杨凌农高会上直播带货村里的特产

  举办活动聚人心

  2019年6月5日,我走进了马科这个陌生的小山村。初到村里,感受到的首先是村民的不信任和冷漠,也了解到村“两委”缺少凝聚力、村民缺乏致富思路的现状。

  为了使村子发展走上快车道,我多次向村监委会主任王勤虎请教,如何把干部群众的心拢到一起,老王叔语重心长地说,“村里这么多年都没搞过什么像样的活动,人心散了。”细细品味老王叔的话,我渐渐打开了思路,思量着先开展几次振奋人心的集体活动,让村民看到希望。

  我利用节假日与爱心企业和有关部门沟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筹备了价值4万余元的办公用品、比赛用品和培训用品。有了这些物资,我心里有了底气,结合村情制订了相关活动方案,包括“七一”党建知识竞赛、第一届农民运动会、燃气技能培训等,逐渐树立起村党组织的威信。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在村里乃至镇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还有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运动会上,村民张建科可算出尽了风头,获得5个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奖品是5袋大米。张建科笑着说:“穿上运动服参加运动会,平生还是第一次。”

  运动会后,很多村民主动向我说出了对村子发展的想法和期盼。看到全村父老乡亲把我当成了自己人,我内心充满动力。

  上马产业拔穷根

  面对马科村缺水、缺劳力、缺产业用地、缺资金的现状,我思考着如何跳出传统农业的桎梏,在村里上马一个带动性强、致富效果好的产业项目。

  马科村地处山区,共有土地5180亩,其中山地林地3800余亩。我和老王叔、村医增科哥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山地林地产生200元效益,一年就能增收70余万元,户均就能增收3600元左右。老王叔和增科哥听后激动不已:“王书记,你要能把这事办好,你就是为咱村办了件大好事啦!”

  说干就干,我们三人通过对败酱草、丹参、黄精、荚蒾、仙人掌果、柏树籽、苍术等几十种野生优质食材的试制加工,最终选择制作工艺复杂但无技术壁垒、无需使用添加剂且耐存放的黄精。

  为方便开展各项业务,我们动员致富能人田改娥负责成立马科农鲜农业研究中心。改娥嫂子是增科哥的妻子,两口子在村里口碑非常好,把产业发展交给他们,群众和我都放心。

  改娥嫂子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彻底转变了阻碍马科人致富的“等靠要”思想。如今在马科村,随处可见穿着马科农鲜工作服的工人。

  贫困户路夏小时候因为摔伤造成肢体残疾,没有办法到城里去打工,一年到头,只能呆在村子守着家,丈夫王增虎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到马科农鲜上班后,不但顾得了家里,一个月还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目前,参与发展产业的村民已有68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

  如今的马科农鲜,形成了以黄精、黄精酒为主,野菊米、红柄白鹃梅等时令野生食材加工为辅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尤其是黄精加工,成功将村民世代熟悉的“笔豆芽”变成了致富的金疙瘩,原本六七元钱一斤的黄精,经过23道工艺加工,再配上精美的包装盒,每斤售价可达三四百元。

  我还想再给村里开发几款新产品,就天天在山上转悠,寻找着还有什么能加工的东西,比如益母草可以制作益母草膏、茵陈可以制作茵陈茶和茵陈酒。村里人看到我这个满山溜达的第一书记,都戏谑道:“为了咱们村,王书记想钱想疯了。”

  让群众收获幸福感

  扶贫工作,不单单是让困难群众获得财富,更要让群众获得精神享受。在这里,我讲一个关于财富和幸福的小故事。

  每当提起女儿杨静,贫困户杨存虎就很忧愁:女儿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20岁的女孩子正是爱说爱闹的年龄,可杨静除了跟在父亲身边,从不和外人打交道。

  我多次去存虎家做工作,让杨静通过参加村里的产业劳动改变自己。经过劝说,父女俩终于同意了。

  为了让杨静适应马科农鲜的工作,我特意叮嘱改娥嫂子:“杨静长期脱离社会生活,你要多带带娃去适应。”改娥嫂子不辞劳苦,手把手地教杨静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工作之余,还总陪她说话鼓劲儿。现在的杨静,通过参加劳动,不仅收获了劳动成果,还逐渐与村里人成为好朋友。

  说起女儿的变化,杨存虎眼中泛起丝丝泪花,“王书记,自从你来我家动员孩子工作后,她的性格改变很大。前几天,她领了工钱后对我说,‘爸,我挣了钱,要给自己买几件漂亮衣服。’看到娃越来越开朗,我真是太高兴了。”

  在这位父亲心中,获取的是比财富更有意义的满足感,听到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倍感欣慰。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