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服务”带来新风气
2020-04-28 15:41: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中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浙江绍兴,出过不少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在全国率先推行驻村指导员制度,曾让绍兴兰亭因党建而为更多人所知;作为民情日记与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制度发源地的嵊州雅璜与绍兴越城,同样因为当年的党建创新令人印象深刻。

  当下,浙江在全省推行“三服务”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上述好传统是如何与当下融合的?近日,记者前往绍兴一探究竟。

  派驻服务覆盖城乡,更多机关干部在“三服务”一线集结

  最近,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的驻企服务员陶鑫忠特别忙碌,为了让这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提升产能,他一直忙着帮助企业逐一联系动员职工返岗复工,企业日均产量大幅提升。陶鑫忠是绍兴数千名驻企服务员中的一员,这支队伍为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硬、两战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驻企服务员,是驻村指导员制度从农村向社区、企业拓展的结果。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形成,则要从柯桥区兰亭街道说起。2003年底,柯桥区(原绍兴县)积极落实省委提出的“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派驻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要求,在兰亭街道(原兰亭镇)试点基础上,在全区推广驻村指导员制度。16年多来,驻村指导员制度从一镇试点到全省推广,有力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向农村一线倾斜,成为浙江农村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推行驻村指导员制度带来了什么?亲历者的感悟最具说服力:时隔十几年,朱岳根对2003年12月到兰亭村担任驻村指导员依然颇为感慨:“原来在机关工作,工作内容是单项的;到村里来,既要把党委、政府的政策落实好,还要把群众间的矛盾解决好。”2018年来到谢家坞村担任驻村指导员的徐秋佳对驻村的感受是:“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村子规范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兰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邵世昉看来,驻村指导员是一个很好的个人成长平台,有助于机关干部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同时,驻村指导相对而言更熟悉政策,对推动村里项目建设有明显成效。如今,派驻覆盖全域化、派驻力量精锐化、派驻职责清单化,已经成为驻村指导员制度的鲜明特色;当前,推动机关干部下沉服务基层常态化,则是“三服务”与这项制度一脉相承的厚重底色。

  弘扬“六百”精神,更多基层情况在“三服务”一线掌握

  3月下旬,绍兴市石璜镇楼家村溪东自然村的姜农们心急如焚:与基地毗邻的石璜江工程因施工导致附近沟渠断流,影响了正处生长旺盛期的生姜揭膜浇水。了解情况后,民情联络员周肖丽、黄新助马上将情况通过民情日记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又立即与石璜江工程部负责人协调,最终,通过工程部水泵引水入基地,解决了群众的忧心事。

  当年因民情日记知名的嵊州市雅璜乡,如今已并入石璜镇。1998年3月,时任雅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提出在全乡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构想;5月,雅璜乡召开会议,确定了民情日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的“四百”主题;当年底,嵊州市在原来“四百”精神基础上加上了“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两句,形成传承至今的“六百”精神。

  据时任雅璜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莫国桥回忆,当年,一段时间里雅璜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乡里让干部走村串户把群众呼声收集上来,很多干部当年就住在雅璜,坚持不懈为群众解难题,慢慢地,干群关系和谐起来。曾在诸暨市东和乡龙溪村担任驻村指导员两年多的王跃均,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跟村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当然还需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才能知道矛盾在哪。”他坦言,群众接受你、信任你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多年推行民情日记制度,让雅璜发展面貌发生喜人变化:民情纪念馆已建成,便民服务解难题、关爱群众暖人心已成为当地驻村指导员的工作常态。当下,绍兴市正在持续推进民(企)情日记制度,做到服务开展常态化、情况掌握精准化。今年2月份启动“企情日记”系统以来,驻企服务员已经发现和反馈问题3285个,其中自行解决2873个,提交县级层面协调解决412个,办结383个,办结率达99.1%。

  整合辖区力量,更多治理力量在“三服务”一线汇聚

  疫情防控中,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工作人员忙得脚不着地。这里独居、困难老人的帮扶、照料工作压力倍增。关键时刻,80多名市、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下沉社区,解了燃眉之急。社区还通过“一网格一支部”,实现党建与治理双网合一,采集上报办结闭环管理,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社区存在服务资源较少、工作力量不足、与辖区单位沟通联系不畅等问题。2006年起,越城区就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辖区单位延伸开展探索实践,2008年正式提出了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载体。府山街道越都社区更是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出“五约”流程(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四类菜单(责任、服务、资源、个性)、双向服务等工作法。

  依托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越城区进一步建强社区党组织核心、做深做实社区大党委制,2019年累计吸纳578名与社区结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2019年以来共推动全市1243家驻区单位与社区缔结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契约,梳理出活动场地、公益资金、医疗卫生等236项资源,实施契约共建项目518个,统筹解决社区居民小区停车、环境卫生、课后托管、健身娱乐等需求。

  构建服务闭环,更多矛盾问题在“三服务”一线解决

  眼下,绍兴市正在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排解”,各级驻村、驻社、驻企干部深入企业、基层、群众,掀起“三服务”工作热潮,与驻村指导员、民情日记、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等制度在有机融合中焕发生机。

  小事,由村(社)企一线解决。发挥“三驻干部”作用,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当场着手解决,对无法立刻解决的问题依靠所驻村(社)、企业以及联系共建单位的力量,借势借力予以解决。

  大事,由镇街(部门)协商解决。设置镇级“三驻三服务”工作办公室,每周召开民(企)情分析例会,综合分析“三驻干部”反馈的问题信息,分流解决问题。

  难事,由领导干部认领解决。在“三服务”小管家平台开发“三驻三服务”系统模块,把小管家功能向镇街延伸,实现市、县、乡三级贯通。

  对本层级无法解决的、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多次协调难以解决的问题,从镇街层层上传,各级“三服务”办公室分流交办,并由市、县两级领导干部牵头认领、推动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如今,绍兴市通过全面推进“三服务”,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各负其责、各尽其责、上下一体、同心服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问题及时发现、快速流转、分类解决的服务闭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