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庆丰宴” 欢乐“稻”不完
2019-09-26 16:08:00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沈欣 董昭义 摄 李国正 摄 董莹莹 摄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激昂的歌声唱响丰收的喜悦 董昭义 摄
种植户手举丰收的小站稻 李国正 摄
孩子们品尝香喷喷的稻米 董莹莹 摄
     
  金气秋分,稻谷飘香。

  漫步栈桥,放眼远眺,津南区“稻香源”千亩稻田景观区连片金黄,稻穗伴随着秋风轻舞摇曳,沙沙作响。

  9月23日上午10时,中国小站稻米之乡──津南区以首届“稻米节”系列庆祝活动拉开了喜庆丰收的序幕。

  在稻田机械化收割程度将近100%的津南区,村民们在预留片地上,采用最传统的“人工挥镰”方式收割稻谷,体验农耕乐趣,表达丰收喜悦。参加稻米节活动的各界嘉宾走上“田间栈桥”,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也同稻田中“装点”的风车、谷堆、草人一起,印刻在“稻菽千重浪”的隽美画卷中。

  “我小的时候,小站稻全是人工收割,现在播种和收割全部机械化了。今天我在活动中体验了收割稻谷的老把式活儿,满满的乡愁涌上心头。”群众郝文成拿起镰刀,脸上挂满了喜悦。

  活动中,热闹喜庆的文艺演出燃爆全场。大鼓表演《威风锣鼓》气势昂扬,舞蹈《走进新农村》《中国美》尽展新农民风姿,合唱《我们的田野》表达出青少年礼赞祖国的美好愿望,市级非遗《小站挠秧号子》则将江淮婉约与齐鲁奔放有机融合,把津南人民稻耕劳作的热情与精神面貌全面展现,获得全场喝彩。

  此次津南首届“稻米节”还特别安排了“斗米大会”“稻米品鉴”等环节,群众们通过现场品尝,扫码投票,优选心中的最香小站稻。“现在种植的小站稻一年比一年好吃,有一种小时候的味道,油亮软糯,口齿留香。”参与者左庆华一边嗅着米香,一边竖起大拇指。

  原产于津南区的小站稻,是全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地域性证明商标,拥有千年耕作历史,因黏香适口、回味甘醇驰名中外,曾以特二级优质米远销日本、古巴、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小站稻米之乡,津南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小站稻振兴计划”,水稻覆膜旱播湿管、施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环境、绿色防控助力春播、物联网监控、稻蟹混养等,一大批以绿色为核心的保护性种养和管护模式逐渐兴起。

  “通过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示范项目的实施,3年来,全区累计示范面积达7.1万亩,作业面积21.3万亩次,综合防效达到90%以上。”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站长冯学良介绍说,“2019年我们还组织申报了‘全国病虫草鼠害疫情区域综合监测站’,目前已在全区设置6个点位,可实现无人测报和数据远程传输。”

  在小站稻的耕作中,中国传统农业智慧中的“和谐共生”理念得到了充分发扬。利用稻田这一特殊浅水生态环境系统,津南区推行多年稻蟹混养模式,促进稻田间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养殖“稻田蟹”3000亩,可收获优质蟹约6万公斤。

  “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相融并行,截至目前,津南区优质小站稻种植面积已从原先的1万亩扩大到现在的3.3万亩,其中,基质育秧面积超过85%,2019年津南区小站稻产量预计达到2万吨。

  进入新时代,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为绿色稻田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金秋时节,水稻田间沙鸥翔集,景观化的稻田边,月季、油葵、向日葵争相吐艳,勾勒出大美津南的醉人之景。

  今年,投资近7000万元的小站稻加工中心正式投产运营。这里拥有北方最先进的大米生产线,年产优质小站稻5万吨,并可依托产能数据,重新制定小站稻系列产品品质标准,达到国际标准化生产流程要求。

  脱下质朴,换上华装,如今,“精装”小站稻已在中石化、荣程、弦熵科技及京东、天猫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的合力宣传推动下,进入到300多家北京连锁超市、380多家中石化易捷便利店。

  “小站稻作文化已经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站稻产品正在申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多方智慧,汇聚多方力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立足古镇小站,积极打造以田园综合体为亮点、以徽派民居为特点、以全域旅游为目的地的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津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