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刚(左一)与同事一起将乘客送往指定地点。
神庆亮摄
肖波手绘的小区示意图。
周来来(左)送物资。
郑万青摄
许定科在走访了解餐饮门店复工复产情况。
陈元媛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各个方面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机关干部主动请战,勇挑重担,下沉到疫情防控的最基层、复工复产的最前沿,奔走在社区乡村、工厂车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从机关到基层一线,他们付出、学习、磨砺,带回满是泥土味的思考。本版聚焦四位下沉干部,听他们讲述这段特殊时期的收获。 ——编者
不熟悉到熟悉
“以后就是亲戚了,更要多多走动”
10个人负责千余人的社区,社区工作的琐碎和辛苦,出乎肖波的意料。
35岁,9年党龄,辽宁阜新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二级主任科员,2月3日,肖波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与6名同事奔赴局北社区。
局北社区,位于阜新矿务局北侧,是一个有着300余户、超千人的老旧小区,没有围墙,仅出入口就20多个。
“迷茫中有点担心吧。”刚到第一天,肖波用这句话形容自己的心情。他主动找到社区书记于红,“咱社区工作人员全是超过50岁的女同志,我来就是干活的,千万别见外。”
可应该从哪儿入手呢?没有平面图,还不熟悉情况的肖波便拿着手机导航,实地查看每个出入口,一笔一笔地手绘地图。接下来,和社区其他同事反复商量,确保每个出入口都能得到妥善监管。
随后,肖波带着社区工作者,一家一户地了解情况。有人说要买菜,有人说要取药,他就把大伙儿的要求和联系方式一个个记下来,并建立了微信群,逐一解决。“这么冷的天,人家在外面又当保安,又当快递员,真是不容易。”居民吴梅告诉记者。
在小区封闭期间,有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慢性病,需要去小区外的药店买药。然而老人不认识字,口齿也不清,只说了是控血压的药。于是肖波自己去跑了好几家药店,买了好几个种类的药,其中一种正好是老人需要的药。
在阜新,市直66个单位的3140名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全部编入社区的党支部,接受社区书记的领导和任务分配。“肖波他们用实际行动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于红说。肖波要回到原来的岗位了,刚来时拿着手机导航找缺口,现在社区角角落落都记在了他心里,“以后就是亲戚了,更要多多走动!”
不会干到会干
“带着思考干,带着感情干”
李守刚是山东济南市历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疫情发生后,他带领全局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了“请战书”,到基层一线奋战。
根据安排,李守刚要与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带队到济南3个火车站值守,引导返济乘客登记,并运送乘客回家或到指定地点。
在火车站引导分流,对他而言,有些陌生。
“乘客分流任务重,刚开始没有工作经验,虽认真但效率低。”李守刚说,“干活要干到点子上,带着思考干!”根据此前的经历,他赶快召开专题会,带大家“头脑风暴”,讨论出“三快三准”的标准,即引导快、分流准,登记快、信息准,输送快、人数准,明确了工作方向。他们提前了解境外返济人员行程,告知集中隔离防控规定,并联系好接送车辆以及隔离地点,同时,与街道、社区及时共享返济乘客信息。通过理顺各项程序,工作效率高了起来。
“不过,就算做到再好再快,可能还是会有乘客不理解,问题就在态度上。”李守刚思前想后,发现了问题所在,提出“要带着感情干,打真心的‘感情’牌”。
在火车站出站口,他们挂着一条横幅“历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接你回家”。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境外返济乘客,都是海外的留学生。一些留学生出站后,看到横幅就哭了,有人哭着说,“看着你们心里就踏实了”。看到大家积极配合自己的工作,李守刚内心十分感激,会真心地问候,“孩子,你们一路不容易,回家了就好。”
“他们都和我的小孩差不多大。”李守刚说,“我们第一时间先帮他们跟家里报平安,再送到指定地点。”一条暖心的横幅,带着温度的服务,畅通了交流与理解,也畅通了回家的路。
不理解到理解
“群众工作是门细致活,得有点工匠精神”
“老许,不要钱,几个包子嘛,你们那么辛苦!”
“不行不行,吃饭给钱,我得天天吃,每天吃5个呢!”
许定科买包子时,又被群众免费送吃的,好不容易,才把钱留下。
不过,刚来社区协助防控时,可不是这情景。他曾被一些群众“怼”过,“为大家做好事,怎么还不买账呢?”许定科很无奈。
疫情发生后,作为重庆市江津区总工会干部,许定科经过岗前培训,于2月14日上岗,参与通泰门社区卡口值守任务。通泰门社区地处江津老城区,商业繁华,但老旧居民楼多,小区密度大,居民年龄也偏大。
刚开始投入工作,有挑战,不是因为苦和累,而是一些居民带有“火药味”,他有些招架不住。在机关工作时,他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情况少,心里也不太理解,觉得委屈。
“既然别人做得到,我怎么不行呢?”许定科不想打“退堂鼓”,开始向社区工作人员学习,也认真琢磨居民心理。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社区干部和当地居民很熟悉,群众会自觉配合。而自己尽管戴着口罩,却还是被居民一眼就认出,是个“外来的”。“疫情期间,来了个‘生人’站岗执勤,大家不信任我很正常。”许定科说。
后来,遇到老人大包小袋回家,许定科忙上前搭把手,再登记信息,有时帮他们把东西送到家门口。他还经常跑去敲敲大爷大娘的门,发放防范疫情的科普资料。次数多了,许定科和不少居民都成了熟脸,隔着口罩都认得出来了。
面对一些居民的烦躁情绪,许定科会先安抚,再讲道理。慢慢地,许定科成了社区居民口中值得信任的“老许”。
回到单位后,工作逐渐恢复正常,说起下沉社区的这段经历,许定科觉得收获很多:“群众工作是门细致活,最重要的是理解、换位思考,得有点工匠精神,精雕细琢。”
不常来到要常来
“小周,跟我跑一趟”
在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常宏里社区,本想大显身手的湖北省委网信办四级调研员周来来遇到了难题。
“刚要干活,社区的同志就说:‘您先坐坐,有情况我们来汇报’。人家不敢使唤你!”周来来说,社区只安排他接待居民来访。“说到底,还是怕我基层经验少,忙中添事。”
“不能光等着接访,要手勤脚快。”周来来心想。常宏里社区老旧小区多、困难群众多,但仅有9名工作人员,且女同志多、老同志多。周来来为自己定目标:无论刮风下雨,送菜送药要10分钟内送达;解答居民各种问题时,要详之又详,主动做好心理疏导。
每次“爱心菜”或者防疫物资运到社区,周来来就会忙到深夜,挑拣、分类、打包,然后同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给有需要的群众送菜、送物资上门。楼上楼下地跑,脚上都起了泡。每周二、周五,他和志愿者定期到黄石路、航空路的药店集中采购药品,然后再大包小包送到每家每户手里。每天,还要打100多个电话排查居民体温情况。为解决居民天然气线下圈存难的问题,周来来又主动承担了附近5个小区居民的天然气圈存业务。
一个月下来,社区工作者对他的态度变了,称呼也改了。“社区里有事要忙,就会直接喊:‘小周,跟我跑一趟’。”周来来说,他听到“小周”的称呼,心里很高兴,“说明人家认可你了”。
下沉社区一个多月,也让周来来对基层治理有了更多思考。“我们长期做网上的群众工作,但线下的基层还是来少了,得常来常往,深入群众才能真正把政策落实落细。”
(本报记者刘洪超、潘俊强、刘新吾、常碧罗、程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