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一门三闯将”
2019-08-23 10: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张义兰 谈 姝 李启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陆健(右)在上司镇上司村走访群众。

  

  陆方元(右一)在基长镇江寨村入户走访群众。

  

  罗光萍(左四)在玉水镇合力村下羊角组召开院坝会。 李启发供图

  “老妈,工作很忙,抽空歇歇哈!”

  “老爸,天雨路滑,你开车慢点!”

  “儿啊,有问题了,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

  ……

  这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位驻村干部之间的一次平常对话,他们是一家人。

  父亲陆方元,基长镇财政所工作人员,驻基长镇江寨村尖刀排战士;母亲罗光萍,县住建局工作人员,驻玉水镇合力村尖刀排战士;儿子陆健,县人社局工作人员,驻上司镇上司村尖刀排战士。

  这一家子深入扶贫一线,攻坚克难,被当地村民称为扶贫路上的“一门三闯将”。

  父亲:老骥伏枥,志在为民

  今年已经53岁的陆方元,是名基层“老财政”、老党员。2017年12月,陆方元受命进驻镇内深度贫困村江寨村,成为一名尖刀排战士。作为尖刀排里年纪最大的,陆方元却从来不把自己当老同志,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像年轻人一样冲锋在前。

  2019年入春,村里实施网格化管理,陆方元任望力组网格长,需要对网格里所有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人口、健康状况、致贫原因、生活条件等各方面信息精准核查,并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任务重,难度大,但他从未松懈,把大量时间泡在了网格里,给望力组的寨容寨貌和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带来了可喜变化。

  “坚持,坚持,再坚持,工作总会做得下去的!”在和儿子陆健谈起这些时,陆方元总是这样说。

  贫困户吴昌奇家住得较为偏远。去年底,陆方元一连几个晚上经过吴昌奇家门口,细心的他发现吴家电灯一直不亮,黑漆漆的。询问后才得知,吴家本来一直和隔壁的堂兄家共用一个电表,后来两家人闹了别扭,堂兄就断了他的电,而他也从未向村里反映这一情况。在陆方元的协调下,吴昌奇家重新用上了电。

  说起这件事,吴昌奇高兴地说,自从去年陆方元帮忙后,家里用电一直很正常。

  陆方元担心妻子和儿子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以这件事为例叮嘱娘儿俩,“工作中你们一定要细心再细心,不要因为我们的粗心而忽视了群众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难。”

  母亲:坚守村组,提升文明

  今年同样53岁的老党员罗光萍,曾经在乡镇做过25年的农村计生工作,啃过无数“硬骨头”。2017年12月,她与丈夫陆方元同一天成为了尖刀排的一名战士,下沉到玉水镇合力村。

  合力村是独山县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是个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然而,早有思想准备的罗光萍一头扎进村子,毫无怨言。

  “当天工作不过夜”是罗光萍对自己的要求,不仅如此,她还“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一段时间下来,罗光萍很快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咱们作为国家干部,能赶上是幸运哩,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今年初,儿子陆健心疼母亲,说按照文件她可以申请不再驻村了,罗光萍毅然告诉儿子自己的扶贫决心。

  见到罗光萍时,她正在下羊角组拿着一把大扫帚和村民们一道清扫马路,大家干得都很起劲。

  “罗光萍到来之前,寨上乡亲们都没有卫生意识,乱倒乱堆,乱搭乱建,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下羊角组村民陆荣华说,罗光萍到村组后,开了不知多少次会,上了不知多少趟门,村民们的思想认识才逐渐有了提高。她又趁热打铁先后成立组管委,制定组管委工作职责、组规民约、卫生公约、环境卫生整治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立“红黑榜”开展卫生评比。

  如今,寨子里一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赶学比拼”氛围浓烈,寨子变得越来越干净清爽、文明和谐。

  “卫生好了,环境好了,群众心情舒畅了,文明素质上去了,其他工作开展起来就相对容易了。”罗光萍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告诉丈夫和儿子,希望他们能借鉴自己的办法,在工作上少走弯路。

  儿子:锻炼自己,果断驻村

  在上司镇上司村饶寨、贺寨一带,常常可以看到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高大帅气,青春阳光,健步走在寨中的水泥路上,他就是陆健。

  今年2月,县人社局选派一批干部驻村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年轻人,陆健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于是果断报了名,受命进驻上司村,成为了一名尖刀排战士。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陆健的农村生活经历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从一个科室业务人员变为一线攻坚新兵,遇到的困难比他当初预想的要多得多。特别是刚刚入村时,陆健对各户村民的人员信息、家庭收入、健康状况、思想动态、发展意愿等情况毫不知情,但他凭着一股子韧劲,不分白天黑夜地入户走访,用耐心和真诚一点儿一点儿地“磨”,渐渐地与村民们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

  “儿啊,工作要主动一些,要敢于吃苦,要善于学习,我们做的一点一滴,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赢得了乡亲们的理解、支持和认可,但父母还是显得有些担心,常常提醒他。

  饶寨组贫困户岑康林,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和一个儿子,老父亲80多岁了,家里属于因学致贫。去年底今年初,先是正上大学的小女儿生病入院治疗约一个月,然后妻子也生病住院20多天。

  了解到岑康林一家情况后,陆健十分牵挂,只要有空就去看望他们,帮助落实和兑现医疗、教育等相关帮扶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稳定。

  “爸妈放心,只要我们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处处为他们着想,就应该没有开展不了的工作。”从岑康林家出来后,陆健通过电话向父母谈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体会,显得更为自信。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这一家三口聚少离多,各自吃住在村,平时都靠微信和电话沟通交流。一个月难得相聚一次,各自的扶贫工作也成为一家人的主要话题,相互分享工作中的经验与方法,共同探讨工作中的难题与困惑。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儿子陆健成熟了许多,变得更有担当,更会关心人了,开始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胸怀、有韧性、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