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村官范婕妤下了几手好棋
2018-11-02 09:34: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胡宗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范婕妤(左)和村民一起劳动

 

 

  “原以为来的这位博士只是个搞科研的‘书呆子’,没想到她还下地示范推广新品种!”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临河村书记宋兰根点赞道。

  宋兰根口中的博士叫范婕妤,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7年,她被分配到临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临河村位于延庆城东,因紧临延庆的母亲河——妫河而得名。全村共414户842口人,是个软弱涣散村,党员干部创新发展意识薄弱,产业结构传统和环境污染突出。范婕妤到村后,与包村干部、村干部一起走访,很快拿出了一份调研报告,并带着报告,联系到母校老师及相关科研院所,共同为临河村发展出谋划策。

  “村子发展快,全靠支部带”。范婕妤认为,要想尽快摘掉薄弱村的帽子,必须从抓好党建工作入手。当时,正值延庆区开展“把脚印留在妫川大地上”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以项目课题申报、答辩的形式,聚焦农村工作展开攻关。范婕妤抓住机会,将课题确定为“加强临河村党支部组织力的研究”。

  已经怀孕6个月的范婕妤,挺着大肚子,和母校老师一起策划了支部共建活动方案。2017年9月29日,社科院当代所研究室第一、三党支部与临河村开展了“结对创先争优”主题党日活动,为临河村提供了村域治理方面的学习典型,借鉴先进经验,打造党建品牌,设计了“临河党建”logo。

  随后,范婕妤又提出了发展产业的设想。临河村的主导产业是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她多次邀请北京林业大学老师到村调研,为临河村出招,积极联系校友,免费提供水果玉米种子,发展订单农业。村民们起初有顾虑,她征得村两委同意,先在村集体土地上试种,待积累经验后再向村民推广。

  玉米种出来了,还在休产假的范婕妤又忙着找销路、联系快递。她与一家农产品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水果玉米,与顺丰快递签订了合作协议。“小范把我们村的玉米卖到广州和香港去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成真了。”一位在地里装卸玉米的贫困户大姐夸赞道。目前,范婕妤已通过电商平台卖出400箱水果玉米,预计最后一茬还能卖出150箱,每亩可实现净收入3000元左右,比种传统玉米增效近两倍。

  除了升级传统产业,范婕妤还酝酿运作新兴产业。在得知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打算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开展精准帮扶的想法后,她主动登门拜访。2018年3月,研究所一行5人来村考察后决定,合作发展中药材种植。第一年,先小范围试种柴胡和丹参。这两种药材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最终选定2户低收入户带头试种,研究所负责提供种子、农资和技术指导,村集体免费提供土地等,种出的药材,由研究所收购,预计每亩收入4000-5000元。

  范婕妤还发现,临河村的环境适合藜麦生长。藜麦不仅经济价值高,成熟季节景观效果好,适合发展旅游观光。她写了一篇藜麦种植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村两委的认可。2018年5月,临河村种下了第一批藜麦。目前黎麦长势很好。

  范婕妤到村后,打出了一组让村里人信服的“组合拳”:邀请众筹团队到村考察,探讨适合本村的众筹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村庄微信公众号,讲好村庄故事,扩大临河村的影响力;组建暖心临河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村庄正能量;组织“寻找临河好人”主题活动,评选爱岗敬业、孝敬老人好闺女等“身边榜样”。

  传统的在行,新玩意也玩得转。范婕妤积极联系北大1898众筹咖啡团队,以临河村为试点开展路演,发起了“乡村赋能——3015计划”:建立30人乡村外脑智库,每个人推荐15个乡村发展人才,以“荣誉村民”称号,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新业态。目前,已众筹到30位“荣誉村民”,和村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租用村里的闲置民宅作为活动场所,以入股的形式,在村里发展精品民宿和共享农耕园。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