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白沙镇复建村:院坝会为村里产业发展“会诊”
2021-05-07 09: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李波 曾立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村民们都在问呢,今年的糯玉米种植规模能不能再扩点?”

  “不行,规模可能还要压缩!”

  “为啥子嘛!”

  ……

  日前,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复建村的一个院坝里,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聚在一起,就村里今年的发展计划,讨论得热火朝天。

  达成产业转型计划

  乡村要振兴,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拳头”产业。

  糯玉米种植是村里的扶贫重点项目,种子、肥料都不要村民掏钱,种出来的玉米又糯又甜,去年卖得也不错。参会的绝大多数人觉得,今年扩大玉米种植规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傻子才不趁势而上呢!”

  没想到,驻村第一书记王利的一席话,把他们给惊得一蹦三尺高,“今年我们糯玉米的种植规模可能要比去年略小!”

  “能赚钱的产业,为啥不往大了搞?”别说党员代表们心里慌,事先不知道内情的村扶贫专干艾源也急眼了。

  “我们今年重点种魔芋!”王利为他们细细算起了账:去年糯玉米种了190亩,卖了近20万斤,看上去是不错。“但一共才卖了20来万元。平均下来,一斤才1元钱,1亩地才收入1000元。”

  王利接着为大家分析了玉米的优缺点:糯玉米季节性强,刚开始还能卖一块五六一斤。到大量上市的时候,就卖不上价了,到后面,收购价才两三毛。不卖又不行,会烂在地里,“这种遭遇,大家不会还想反复经历吧!”

  “但魔芋就不一样!”王利已经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魔芋去年收购价是3元多一斤,亩产可达4000-6000斤,一亩地可收入上万元。而且,魔芋卖的时候才挖,销售周期很长。他觉得,村里今年还可以尝试把魔芋和糯玉米实施套种,既能发挥村民种玉米特长,也能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玉米叶还能为魔芋遮阴,一举两得。

  “所以,我提议,今年试种90亩魔芋,效果好明年再扩大。你们来定,种哪个划算?”王利摆事实讲道理,然后把决定权交到大家手上。

  “如果是这样,我支持种魔芋!”艾源首先表态。

  “要得,赞成!”“听王书记的,我们信你!”在大家的应和声中,一项村“拳头”产业的转型计划就此达成。

  绑牢脱贫户“防滑链”

  “徐应华家今年还养猪吗?”

  “对头,他说去年赚了将近20万元,今年还要多养几头!”

  地处川渝交界处的复建村,曾是市级贫困村。2017年,村里还有22户贫困户,直到2019年底才全部脱贫。这22户脱贫户的生活,历来是全村人关注的焦点。

  对于22户脱贫户,院坝会上形成共识:一方面要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发现有返贫迹象的,要立即上报,按规定纳入边缘户,绝不能让他们返贫;另一方面,还是要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提高大家的收入。

  村书记肖年华给大家报告了去年脱贫户的“成绩单”:过去,村里没什么特色产业,所以大家都很穷。去年,村里发展食用菌、油茶、杨梅等,还成立村集体公司,包装农产品、直播带货。“全村人均纯收入从3年前的7600多元,增长到1.2万多元!”

  村里要为脱贫户不断绑牢新的“防滑链”。肖年华介绍说,今年,村里要继续做强特色种养产业,引领脱贫户老徐等从单一的养猪,成为家禽养殖行业的“全能”,养鸡养鸭养飞禽养黑山羊……与此同时,食用菌也要扩大种植规模,400亩花椒将在明年迎来丰产,预计产值可达200万元。

  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肖书记、王书记,投资7.8亿元的鹅公水库已经开工了,建成后将成为一片人工湖,今后我们会不会吃上旅游饭哦?”村党务专干周容抛出了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对头,这个事情很重要。”村副书记欧朝容说,“去年开始就有游客来了,但是由于村里没有酒店,来了没得住。”

  复建村是江津区最偏远的山村,过去村民眼中的“穷山恶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兴建,摇身变成了“金山银水”,还拿到了“国家森林乡村”的金字招牌。2020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就开始谋划起了发展乡村旅游大计。“要搞旅游,首先是解决住宿痛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院落。”王利说。

  王利介绍说,去年,村里与重庆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亲子研学项目,已接待40多个旅行团队、700多户家庭。今年,村里要把路修好,还要改建几处闲置农房,让游客来了可以住下来。其中,第一处改建农房即将完工,今年夏天就能开门迎客,“有20多个房间呢!”

  “未来,我们还要建乡村图书馆、乡村电影院、乡村美术馆。”肖年华补充道,“我们每天向前一小步,一直努力朝前走,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好!”“要得!”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