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中太村书记杨勇:整治班子不作为先拿自家堂叔“开刀”
2019-04-19 09:3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涌 通讯员 梁潇 高小然 宗洁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阳春三月,风景秀丽的苏北白马湖畔,第一批龙虾已开始上市。位于湖畔的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中太村热闹起来,许多南京、上海的商户驱车前来选购龙虾,村民们喜上眉梢,“咱们村能发展到今天,多亏有杨书记!”

  人们交口称赞的“杨书记”,就是中太村党总支书记杨勇。4月14日,杨勇一见到记者,就自豪地介绍,2018年,中太村农产品水产品网上销售3000万元,全年集体收入120万元,近年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省电子商务示范村等称号。

  “10年前,咱们村可是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家企业,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集体负债50多万元。”村会计闵继云告诉记者,那时候,中太村在全区村居考核中,经常垫底,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典型代表”。

  10年时间,杨勇施展了什么魔术,让中太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虽然我是村里人,可一开始并没有在村里干。”杨勇有些腼腆地说。杨勇当过5年兵,1991年退伍,回来后搞过水产养殖、从事过粮食流通、做过化工行当,一直做得风生水起,是当地村民眼中的“赚钱锥子”。

 

杨勇(右)在羽多芬羽绒服饰公司了解生产情况。 陈诗郡 摄

 

  2009年初,漕运镇党委下决心改变中太村这个“烂摊子”的现状,首先要给村民们物色一个靠谱的“领头羊”。

  “既要年富力强,思路灵活,又要熟悉村情,愿意接下担子,这样的人真是太难找了!”现已离任的老镇长黄桂林回忆道。镇党委一班人走访村民时,不断有人提到杨勇,建议请他回来带着大家干。“通过考察,我们接受了群众建议,三次派人到城里去请他。”黄桂林说。

  然而,面对家乡来人,杨勇的妻子周晓梅强烈反对,她说:“我们在城里有生意,有手艺,一旦回村,这么多年打拼的底子就撂下了!”杨勇一度也犹豫不决。

  有一次,杨勇在外应酬。席中有人提到中太村时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受党教育多年,我有责任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杨勇对妻子说。

  2009年9月,杨勇放弃经营颇丰的生意,回到中太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全票当选为村主任。

  “杨书记回到村里时,连村部都没有。当时镇党委就在一所废弃的学校里站着宣布了他的任命。”村会计闵继云说。

  面对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村,刚上任的杨勇也是一团乱麻。

  先听听大家怎么说。于是,他和妻子置办了一桌酒菜,宴请村里几位上岁数的老人。几杯酒下肚,沟通起来很顺畅,大家打开了话匣子。“有些村干部就像土皇帝,大事小事,不掏‘人情’根本办不成!”“经常找不到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办点事情能推就推,根本指望不上!”

  一直以来,杨勇以为中太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产业基础。这一次喝酒,他发现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缺乏信任才是最大问题。

  杨勇准备对村干部队伍进行“大换血”,让那些不想干事、村民不信任的人下来。对此,镇党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他上任没多久就拿掉了我的小组长职务,我当时很生气,好几个月没理他。他这人太不讲情面,竟然拿自家亲戚开刀!”杨勇的堂叔,原来是二组组长,他成为杨勇第一个调整的对象。“后来他反复跟我解释,我又看到他为村里做了不少事情。自己也做了反省,确实是工作不到位。不怪他!”

  每天早上7点,杨勇都会准时来到村部。7点半开始,村干部们就要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会办难事。杨勇把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移植”到村两委,实行“早报到、日值班”制度,重点整治村干部身上“庸懒散浮拖”的不良作风。“以前村里根本没有值班制度,除了集中开会,不少人甚至忘了自己村干部的身份。现在杨书记要求严了,事情比以前多了,但是得到了群众认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村党总支副书记沈学武说。

  通过不懈努力,杨勇重建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任,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和“主心骨”。

 

 

杨勇(左)在田头和村民一起查看麦子长势。陈诗郡 摄

 

  为了拔掉穷根,2013年,中太村两委决定对全村的低洼田进行改造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田是各家各户的,怎么去整合?村委会副主任沈建平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杨书记不分白天黑夜,带着我们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先后召开了15次党群议事会进行协调。那段时间真是忙得焦头烂额。”

  6个月之后,低洼田改造顺利完工,当年引进8名养殖大户。改造后的近5000亩水面,主要种植芡实、荷藕和养殖龙虾、螃蟹等,村民因此年增收20多万元,村集体年租金40多万元。养殖大户之一的杨树槐,以前以种田为主,但十几亩低洼田产量不高,生活困难,负债累累。2014年底承包80亩水塘以来,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为中太村最先富起来的一拨人。

  2015年,村里借力城乡挂钩,平整土地320亩,获奖补资金20余万元。此后村里又陆续引进“0517小笼包”“羽多芬羽绒服饰”“安森润滑油销售”等企业。2016年,杨勇牵头成立龙虾合作社,通过淮安区人才办与上海海洋大学对接,引进最新的稻虾养殖技术,稻香米和龙虾品质进一步提高,很受市场欢迎。

  村内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多,如何提高产品知名度,尽快打开销路?2016年,中太村成立了电商服务站和小堆头种植养殖销售联社,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定价、统一包装,在大型超市设立专柜,销售网点遍布全国。2018年,中太村通过网上销售,村民户均年收入净增3万元。

  村集体腰包鼓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底气。“有钱好办事嘛。”沈建平笑着说,2016年村集体投资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的办公环境,规范化的办事程序,为村民提供了便捷服务。村里还兴建了2个健身广场,村民休闲健身从此有了好去处。

  村民的日子好过了,但村两委班子的建设一直没有停步。杨勇成立了“书记工作室”,将“早报到、日值班”制度提升为“三到行动”,要求村干部“每日早报到、每周家家到、有事马上到”。村里建立了“保洁、农忙、助学”三支服务队伍,保洁队每周二集中清扫公共场所,帮助留守老人打扫卫生;农忙队每逢农忙时节,对五保户、残疾户、病灾户等特困群体提供优先收割、优先播种、优先售粮等一整套帮收帮种服务;助学队每到夏末秋初,用村里助学基金对考取“双一流”等高校的学生给予补助。

  “现在我们的村干部真不孬呢,平日里一直帮助我们老百姓解决问题,要是再说他们不好,真是没良心了。”村里一位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感慨地说。获得过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淮安市十佳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的杨勇,当然配得上张大爷的这句夸奖。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