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报》编辑记者赴扬州方巷镇“充电”
2020-05-08 09:4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许露露 方组宣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编辑记者在“张爱萍将军在方巷”史料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任在新摄

  本报讯4月29日,乡村干部报社党支部组织全体编辑记者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重温半个世纪前张爱萍将军在这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学习将军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精神;走访全国“最美渔村”沿湖村,探寻曾经最穷、最偏僻渔村的蝶变之路,进一步练脚力、增眼力、强脑力、提笔力。

  张爱萍将军于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在当时的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社教蹲点。老一辈方巷人至今记得,他一身旧军装、一个挎包,走遍了方巷的田野村庄,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带领群众发展农副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方巷经验”曾登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成为当时全国学习的典型。

  在“张爱萍将军在方巷”史料陈列馆,编辑记者通过500余张纪实照片、上百件珍贵实物,全方位体会将军的公仆情怀和清廉风骨;在位于方巷镇粮管所内的“张爱萍在方巷社教蹲点住处”,朴实简陋的住宿条件,让编辑记者“穿越”到55年前,真切感受将军生活的俭朴和以身作则的高尚品格。原方巷镇文化站站长杨文龙、与将军蹲点有过交集的陆元盛老人,分别向编辑记者们介绍了将军的爱民往事。“将军曾组织人手帮困难群众修房子,亲自帮忙搬砖,有群众家里过冬缺被子,他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的被子送去急用……”杨文龙说。

  陆元盛老人今年74岁,张爱萍将军来方巷那年他19岁,在生产队当政治指导员。说起将军平易近人,老人仍然十分激动,“他每天穿着旧军装走在田埂上,看到老百姓就主动握手,有一次冬天露天开大会,台下群众脸对着风口,他立刻要求集体调转方向,由他一个人脸对着风口挨冻。将军离开方巷时,老百姓都哭,舍不得他走!”陆元盛老人现场还拿出了珍藏54年的《新华日报》,泛黄的报纸上不但有“方巷经验”的报道,还有将军化名“张平”给《新华日报》投稿的照片,这份珍贵的老报纸,引起了编辑记者们的极大兴趣。

  下午,编辑记者来到方巷镇沿湖村,只见湖面碧波荡漾,岸上繁花似锦,路边分布着各具特色的渔家乐和民宿,一座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渔家书屋更为这个村增添了诗意。这里的村民曾经世代以打鱼为生,居无定所、生活贫困,被外人称为“渔花子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获得“全国最美渔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介绍,近年来,沿湖村用好绿元素、做足水文章,围绕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特色生态、彰显特色文化等主题,积极引导传统渔业转型发展,打造渔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渔民全部上岸定居。目前全村410户1604人,400余人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人均收入从15年前的50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3万元。

  “张爱萍将军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深受教育,沿湖村的蝶变让人备受鼓舞、深受启发。”在调研结束时,本报负责人表示,“方巷之行,全体编辑记者重温‘三同’、锤炼‘四力’,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今后进一步讲好基层故事,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