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2019-03-29 09:2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基层探索

  岢岚县赵家洼村——

  搬得出 稳得住 可持续

  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区位偏僻,自然条件恶劣,耕地的3/4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整村搬迁、绿色转型。

  截至2017年底,赵家洼村常住的19户36人全部入住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的广惠新村。群众挪了穷窝,如何过上好日子?他们趟出了一条易地搬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村民企业打工、入股合作社、外出务工多管齐下,实现了“住楼房、挣工资、领分红”,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搬进新村,旧村如何开发利用?赵家洼村的宅基地复垦种上了油松、中药材,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据统计,赵家洼村在整村搬迁中,宅基地复垦40亩,退耕还林139亩,平均每个搬迁户收益3.2万元。

  群众搬出后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村里的老党员带头搬迁、带头响应政策、带头参与合作社,从赵家洼村走出去的农村党员马小飞带着建设美丽家园的梦想回乡了……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赵家洼村硬是把“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永和县东征村——

   贫困村成为小康村

  省委组织部2015年帮扶东征村以来,着力建强村党支部,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窑洞农家乐、干部教育培训、香包制作、特色采摘等路径,使东征村从一个贫困发生率达58%的贫困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7年整村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位列全县第一,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东征村创新运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思路大力发展农家乐,70户农户成为农家乐的股东,113孔窑洞农家乐开门迎客,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建成东征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了主题党日班、党性实践教育班、红色文化体验班等多个班次,2018年承接17家单位1200余人次培训任务,实现营业收入75万元。成立锦绣东征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带动村内妇女老人发展传统手工艺,制作出售香包,带动16户贫困户增收2.2万元。建成东征村特色采摘园,种植钙果、玉露香梨等品种,加上450亩苹果树、600亩红枣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采摘体验,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临县前青塘村——

  吕梁山上鱼米乡

  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党支部,深入践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带富先锋行等服务群众活动,呈现出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新局面。

  以“古村落活化之路与发展模式”为主题,充分利用村内丰富的水资源、芦苇及明清古建资源,大力发展温室采摘、生态鱼养殖垂钓、粽子加工、休闲旅游四大产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吸引游客累计达3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累计收入300余万元,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村党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了由“乱”到“治”、由“后”到“先”、由“废”到“兴”、由“弱”到“强”的致富路,赢得“吕梁山上鱼米乡,不信你来前青塘;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的美誉。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