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林:14年坚守终圆梦
晋中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向林,用14年的坚守践行当初的诺言。2005年,怀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宋向林担任了里长村村主任。他个人垫资130多万元,投入村里基础建设,修路、种树、建广场、改造电路,在全县建起第一家100千瓦地面光伏发电站。他还探索“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养殖旱鸭5.6万只,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70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0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刘建平:抱团发展奔富路
刘建平现任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党委副书记、甘泉井联村党委书记、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带领村民打深井、建大棚、修水池、修公园、建鸡场,让甘泉井村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蜕变,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3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12000元。组织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实现了户户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汽化的目标。探索成立岔口乡甘泉井联村党委,由“一枝独秀”到“抱团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村共同致富。
刘开强:坚持党建引领村建
刘开强(图右)担任大同市浑源县东坊城乡东尾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村建,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惠民工程建设。投资15万元,对群众休闲公园进行绿化,共栽植油松3000株,丁香10000株,山桃10000株。投资12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投资100万元,对村内主干街巷进行了美化绿化。带头组建泽众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23户贫困户共52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赵林楠:建成高产谷子试验田
赵林楠现任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他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建设高产谷子试验田,建立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实现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2400元。争取资金170万元,实施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节水灌溉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组织劳动力就业、谷子种植、鼠害防治和电商等培训活动,让昔日贫困落后村变成“党建先锋”村、“高产谷子”村,永兴村集体增收3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300元。
张红卫:村里办起“脱贫学堂”
2017年7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职副书记张红卫被派驻娄烦县窑儿上村担任第一书记。窑儿上村地处灵钟山脚下的一道山沟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面对困难,张红卫没有退缩,安置好95岁的老母亲后,就背起铺盖来到了窑儿上村,后来她爱人也主动申请来到村里,两口子把家安在了窑儿上村。通过走访群众,短时间内就摸清了村情,对38户贫困户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利用村里办的“脱贫学堂”,请来专家为村民讲解国家的扶贫惠农政策和农业种养殖技术。利用村里30多亩荒坡地,引进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窑儿上村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