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地6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一个西红柿棚一年就能收入三万五。”正在地里忙碌的山西省阳高县鳌石乡东马营村村民贾庭军,一天得有8个小时待在大棚里,但他觉得这样的日子比往常坐着晒太阳有奔头。
“我们镇150个西红柿日光温室大棚能够实现220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季节工收入能够达到5000-6000元,贫困户能有这么好的光景,头一份功劳是谢县长的。”阳高县古城镇党委书记闫东斌说。
谢县长大名谢留强,从2011年7月15日起的8年里,所在单位从国家安监总局更名为应急管理部,而他一直坚守在阳高县挂职副县长的岗位上开展对口扶贫。
从选扶贫优势到选脱贫优势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阳高县,境内丘陵沟壑纵横,气候高寒冷凉。尽管有勤劳的群众,但县域内无工业产业,大多数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一直限制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1年,初来乍到的谢留强也琢磨着结合自己单位的优势给阳高县做些什么项目。
“原计划从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申请应急设备的生产制造项目,在阳高县建厂让农民务工,但调研发现,设备需要的小配件在当地买不到,将来生产设备的维修、运转都是大问题。”谢留强说。
这个计划就此落空,但也让谢留强意识到,“项目嫁接也要结合当地的立地条件和优势,才能构建起可持续的扶贫产业。”
为了开发全国水土保持治理先进典型的大泉山,谢留强及时向原国家安监总局汇报,落实公路建设资金,为当地建成“旅游扶贫路”,打通了制约发展的“中梗阻”,有效促进了周边16个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区域整体脱贫。
“咱们乡的土壤多为淡栗钙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具有中药材种植优势,目前也是山西省扶持的产业。”谢留强在鳌石调研的新发现,给了他动员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动力。
他3次跑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商谈项目合作,解决了技术和销路问题,并多次跑省市整合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建起了2100亩林药套种扶贫产业园,为247户560名贫困人口量身定做了中短期脱贫“菜单”。
如今,项目基地已集中连片栽植寒富苹果2114亩,林下套种黄芪、板蓝根、丹参、知母、射干、党参等中药材2000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后可以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费和劳务收入。
精准把脉“阳高红”叫响市场
2017年,谢留强一如既往地在为阳高县寻找脱贫产业时,偶遇了一个叫葛从元的企业家。
葛从元是做小西红柿单品的采购商,买全国卖沪杭等地的超市,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南北方高温时期,西红柿不坐果使得周年供应超市成为一个难题。
找着找着,这一年葛从元找到了阳高县,他发现阳高县高寒冷凉的气候不仅能产出小西红柿,而且糖度很高,口感很好。
“这个季节全国只有阳高能产出高品质的西红柿,这一新发现为阳高的产业扶贫注入了新活力。”谢留强开始动员各类资源来阳高投资发展西红柿产业。
从一开始和葛从元的上海农圣农业公司合作,在当地注册成立分公司,为农民统一提供苗木、技术和肥料,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到后来促成线上与京东集团合作、引进北京新发地、北京凡谷归真、海南佳伟等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及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利益联结共同体,阳高县的西红柿产业出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局面。
2018年,水果西红柿项目在阳高落地,先在狮子屯乡、大白登镇进行试验,谢留强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品牌——“阳高红”。
目前,西红柿园区已在5个乡镇落地,从500亩发展到1156亩,辐射带动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达1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户,解决600余人就业难题。随着西红柿产业的方兴未艾,各个园区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今年,公司尝试着把这里的西红柿销往上海、合肥、郑州等地,市场认可度比预期高很多。”葛从元说。
“未来,阳高县的西红柿产业大有可为。”谢留强说。发展西红柿产业,打造“阳高红”品牌,成为谢留强8年扶贫工作中最得意的一笔。
2019年4月,山西省政府批准的贫困县退出名单中,阳高县榜上有名,谢留强知道离别的日子不会太远了。8年里,他已经熟悉了阳高的一草一木,对很多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耳熟能详,甚至觉得从北京到阳高的路也没有先前那么远。“大泉山的群众不会忘记你”,他觉得贫困户对他说的这句话足以告慰自己8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