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密所村第一书记李靖:驻村扶贫的"托塔李天王"
2019-08-06 10:5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熊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最近正在热映《哪咤之魔童降世》,李靖在成为托塔天王之前,为他的哪咤和陈塘关百姓,经历了颇多不易。

  我们云南鲁甸县梭山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中,也有一个人叫李靖。他用勇气和坚定,用真抓实干,成为小家亲人和大家群众心中的“托塔天王”。他用戮力同心扶真贫、心系群众无畏苦的精神,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克服种种困难,把作为鲁甸县最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密所村脱贫攻坚这辆大车拉动了、拉稳了。密所村驻村工作队成为全县唯一一支全员包揽“十佳驻村工作队”、“二十佳驻村工作队长”和“五十佳驻村工作队员”三类表彰奖励的工作队。工作成效走在前列,每一个人走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谁还没个困难 解决了就是

  李靖刚被确认派驻到密所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时,他是感到惆怅的。倒不是怕工作干不好,1977年12月出生,1998年8月就参加工作,200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岗位锻炼,现任鲁甸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靖有着最好的年纪和最丰富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

  可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均已年过八旬,他撇不开赡养义务;对下有个未满周岁的“哪咤”需要人全天候照管;妻子又是职业医生,加班熬夜是常态,脱不掉的人夫人父角色压在李靖的身上。

  妻子一度压力山大崩溃:“我支持你,可我太累了!你是党员干部,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怎么办才好!”

  李靖心疼妻子和家人,但他很清楚,在编在职只有7人的单位,加上联合驻村帮扶的县粮食局人也是人少事多,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扛下这面驻村扶贫大旗。在小家和大家都需要他的关键时刻,李靖毅然选择坚守“大家”,从家里带全了锅碗瓢盆,自己开伙解决生活问题;耐心劝说家人,积极协调组织帮助加大支持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更注意学历、提升自身素养和工作队员素养。

  他认为,忙和压力是无法避免了,就有必要更用心地提高工作效率、干出工作成效,才能在“两全难”的情况下兼顾好家庭,不枉费驻村扶贫的艰苦时光。

  “谁家没个困难,兵来将挡,总有办法。”李靖说。

  村里苗族同胞讲着苗语,保留着最传统的苗族习惯,但李靖是回族人,他在努力融入新时代新环境。他用心压实沉身一线,带领驻村工作队3名成员,配合镇村组干出一番好成绩。认识他的干部群众,无一不竖大拇指。

  “尽锐出战,就是指李书记这种人!”

  求真务实 才能贴近群众

  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过程中,密所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组道路较差,上环山10个社全部为土路,坑洼不平,山高坡陡,逢雨季直接无法通行,导致房屋建设建材运送成本高。无特殊支柱产业。单靠传统种养业,群众增收难度大,且青壮年务工比例较大,在家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人畜饮水困难,2018年以前尚有3个村民小组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务工技能差,劳动力工种苦、挣钱少,收入渠道单一。

  家底情,更利于“对症下药”。李靖以身作则,要求所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岗后及时参加县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吃透上级政策,开展调查摸底,做到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因户施策。通过挨家挨户了解、面面对交流,李靖他们清楚找准了群众增收困难、危房急需改造、基础设施落后等家底详情,为后期逐一拟定工作计划、逐项落实帮扶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大数据”基础。

  有群众开玩笑说:“封神演义里的“托塔天王”李靖对陈塘关的百姓爱民如子,但他对各家各户的熟知程度,估计也是赶不上我们第一书记李靖的!”

  团结才能出战斗力。李靖带领工作队全体队员,始终摆正位置、保持积极态度,正确处理好与群众、村干部、工作队成员、乡镇领导、派驻单位五个关系。为加强工作队的管理,制定了周一安排工作例会制度、分片挂钩联系制度、内业管理分工合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驻村队员职能职责,确保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将带头严格执行驻村工作纪律和请销假制度。务实的工作作风,镇村干部、村里群众上看在眼里的。

  一次会议上,村总支书记对村社干部语重心长的讲:“驻村工作队的负责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一来就是多少天,工作认真负责,下村不怕苦不怕累,比我们本地人还拿密所当自己的家,这种精神我们村社干部要学习呀!”

  一次次来村上办事的群众都总会说:“哟,你们没回家去吗?小心媳妇不要你哟!”

  真扶贫才是硬道理

  为了加快确保各项项目落地、落实,李靖带着全体队员经常性深入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一家一家、一人一人传递到位,经常性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召开“三讲三评”会议拉近干群关系。

  村里有8户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无力修建新房。工作队了解他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提供帮助,形成专门的情况汇报向上争取建房补助,帮助搬进了新家。

  一次下村遇到农户陈相德,老陈感激的拉着李靖的衣服感慨:“谢谢了,没有你们,我哪修得起房子哟!”很多村民不善言表,可他们是最善良、最懂感恩的人,那热情递上的一支烟,就是最朴实的谢意。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让工作队忙活时间最长、也最上头的事情之一。由于生存环境较差等原因,按照政策,密所村有三个苗族聚居社的全部建档立卡户,都需要动员搬迁到鲁甸县城正建设中的卯家湾安置区新城居住。

  政策是好的,思想工作却未必是顺畅易做的。这部分群众长期聚居,民俗风俗较好保留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固有的传统思想较难转变,已经习惯性认知“在惯的山坡不嫌陡”,一面缺乏走出去的勇气,顾虑重重;一面舍不得家乡,难以决定。

  李靖带着同样是苗族的队员小熊攀,找当地苗族向导,徒步前往,前后历时近半个月,不间断地主动和群众摆家常、攀亲戚。目的是说服他们尝试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寻找新生活的新机会。一次做不通跑两次,两次做不通就也继续跑,指导群众熟悉了解政策、消除疑虑。

  如今大部分搬迁对象已签字,只等待着2019年底的摇号分房,搬迁入住。虽然还有少数几户人家在犹豫摇摆,但李靖一刻未有松懈,积极协调配合县镇村做着群众思想动员。

  很累很疲惫,但李靖也很自豪:“苗族同胞们都很善良质朴,在这里生活久了有感情,难免有顾虑。易地搬迁安置区的配套和后续服务都周到,我们首先是将心比心理解他们,慢慢做工作,他们总会懂的。”

  胸口永远有枚党员徽章

  密所村山高坡陡,一遇阴雨天气便滚石不断。2018年6月的一场暴雨,道路被泥沙、石头堵塞。李靖带着工作队及时组织13名在家党员、6名普通群众,开展道路应急抢险,大家用铁铲、锄头挖,用手搬,身上都是泥巴,一名工作队员手也不小心扎伤,历时5个多小时,路道通畅了,大家也累坏了。过往的司机主动向在路边休息的工作队员和群众鸣喇叭表示感谢。

  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托塔天王”老是驻村不回家,“哪咤”故意惹敖丙来给他爹施压?李靖苦笑,拍拍胸口那枚党员徽章,转身继续工作。他想他家的小“哪咤”常常见不到他,才懒得理他这个爹呢。

  为了积极帮密所村争取落实2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项目,工作队积极向单位汇报争取,获得90万元的工程项目实施;积极申报立项了上环山10个村民小组的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多个资金项目的落地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密所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提升了村庄整体环境形象。

  如何带领贫困户增收、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工作队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李靖作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详细编制到户产业发展措施,做到措施得当、可行、群众容易接受、增收见效快。他带着工作队成员,协助村“两委”成立了密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全部纳入合作社。及时兑付产业扶持发展资金,给予群众生猪养殖、白魔芋种植、马铃薯种植等方面扶持;争取单位县科协的支持,层层上报野胡蜂养殖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0万元,发展卡户47户,每户养殖3窝,卡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聘请专家开展白魔芋、马铃薯种植,核桃扶育管理,生猪、胡蜂养殖等扶术培训286人次,投入培训资金3.5万元。如今效益稳定,群众满意,他们也更加有成就感。

  2019年,县委补充县纪委监委加挂密所村参与帮扶工作,同时调整轮换2名男性年轻队员。力量进一步增强,问题进一步解决。新成员加入,受到感染,持续把密所村驻村工作队一直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下去,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扑下身子,心系群众,真情扶贫。

  李靖说:“团结坚守,咱什么苦都不怕。”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