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乡亲们不脱贫,我怎么能脱单”
2019-08-09 09:4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史红云 刘蓝婴 吴采丽 周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短发随意扎个小辫,皮肤红里透黑,球鞋沾满泥土……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的蔬菜基地里,正在忙碌的女支书宋冰格外引人注目。

  宋冰是贵州民族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四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被评为省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她毅然报考选调生,到边远的威宁县石门乡工作,2018年初担任泉发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干部、驻村干部一道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宋冰在查看蔬菜长势。史红云摄

 

  上马特色产业,解决饮水困难

 

  宋冰出生于威宁县雪山镇一个普通家庭,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干起活来可一点不娇气。因为爱美,她一直留着长发,没想到工作不久,竟将一头乌发剪短了。

  “2018年初,我担任泉发村村支书,为了迅速摆脱贫困,我带领村民种植核桃,没想到却失败了。”说起这段往事,宋冰仍然心怀愧疚。

  泉发村地处云贵交界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000多米,当地村民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属于贵州省深度贫困村。由于土壤石漠化严重、水资源贫乏,核桃苗无法存活,宋冰带给村民们的“见面礼”让她备受质疑。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泉发村水源点较少,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太长,供水很困难。乡亲们有意见,宋冰很烦恼,加上每天工作后疲惫不堪,还得为洗头发愁。于是,宋冰剪掉了心爱的长发。

  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适宜的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为此,她拜访农业技术专家,到企业了解市场行情,立足当地土地、气候、水源、交通等条件,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最终选择了短平快的中药材、蔬菜、生态畜牧、蜜蜂等产业。

  目前,泉发村已发展150亩中药材(草乌)特色产业,创建150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白萝卜)基地,养殖大型牲畜662头。其中,草乌种植基地覆盖贫困户28户135人,带动贫困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下,宋冰正筹划创建草乌加工厂,准备大规模种植草乌。

  在找准产业的同时,宋冰又忙着解决用水问题。2018年下半年,她带领村两委干部寻找水源点和申报安全饮水项目,让全村农户喝上了安全水。

 

 

  不幸遭遇车祸,伤痛不与人说

 

  2018年7月9日,宋冰去农户家走访。途中车子突然翻下山坡50余米,滚动了五六圈,整辆车除了发动机是好的,其他部位受损严重。从车里爬出来,到卫生院进行简单包扎后,宋冰又继续同村干部一起看望贫困户。“我当时最大的庆幸是捡了一条命。既然还活着,就应该多做点事情。”宋冰说,车祸落下的腰伤时常折磨着她,但她从不向身边人诉说,她母亲还是在半年之后才知道女儿出车祸受伤的。

  为了探索产业发展新路,泉发村在10公里外的新民村租地种植了白萝卜150亩。随后,宋冰和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三辆车的私家车队,每天八点半准时在泉发村接农户前往新民村务工,下午收工后再将农户送回家中。

  在泉发村易地产业扶贫基地,还有一支由20多名当地学生组成的“暑期突击生产队”在田间劳作,他们利用假期开展农活体验,既学会了种植技术,也体会了父母的辛苦。

  “我们都是自愿来种白萝卜的,村里出资,我们出力,丰收了我们还可以分钱。”村民邵德兴高兴地说。开辟公益性岗位是宋冰创新乡村治理的一个亮点,村里不定期召开公益岗位人员会议,查找问题不足,不断完善管理。目前,护林、护洁、护路、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27位村民就业。

 

 

  “群众不脱贫,我就不脱单”

 

  刚到村时,村民对宋冰持怀疑态度,开会时往往人到不齐。随着信任度的增加,参会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会议地点也从过去的会议室搬到村委会门口的广场上。因为村民们把宋冰当成了自家人。

  “宋支书,您有男朋友吗?成家了没有?”看着这位年轻女娃尽心尽力为大家工作,大婶大妈们关切地问。

  “你们都不脱贫,我怎么能脱单。”宋冰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表明了她内心的坚守。“脱贫攻坚等不得、慢不得,必须全身心地投入。”

  二十八九岁的年纪,在农村算得上是“大龄剩女”了。然而宋冰觉得,在美好的青春岁月做有意义的事才是最幸福的。

  泉发村共有383户148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747人,截至2018年底,未脱贫户还有89户360人。“虽然全村脱贫摘帽的任务还很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就一定能够如期出列。”宋冰说。

  泉发村村委会大院的墙上有这样一行字:“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为了确保脱贫攻坚按时完成,泉发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和“资金项目到哪里、公示公告就到哪里”的要求,做到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列出任务清单,公布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