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港村扶贫队员以实干改写村民印象
2019-05-24 09:5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谢小荣 李建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苏省滨海县有个省定的贫困村——双港村。省里对该村的脱贫帮扶工作已连续多年,一直在进行中。

  这不,上级又给村党总支派来了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名叫孙俊,他是省委派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的一名队员。

  “这个‘第一书记’到村里,会不会走走过场、镀镀金?”双港村67岁的村民朱正军有疑惑。

 

孙俊(右)走访贫困户

 

  2018年4月,刚刚由部队转业到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工作一年的孙俊接到通知,抽调他参加新一届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面对家里身体不好的妻子,他陷入工作需要和家庭需要的两难选择中。善解人意的妻子对他说:“组织既然安排了,你就去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妻子的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作为转业军人和党务工作者,他把服从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深深刻在心里。就这样,带着组织的重托,孙俊走进了双港村。

  双港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地处黄河故道边,是典型的高沙土地区,只能种植旱季作物,集体收入空白,外债倒有不少,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党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责任所系,只有带领村‘两委’真抓实干,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孙俊驻村后,把党建工作当作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来抓。为了让双港村在扶贫路上走得顺利,村里的党员们选出了致富带头人王兆明。这位新当选的村书记,面对着大家的期望,动情地说:“我在双港村担任村干部24年了,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既然大家选择了我,我一定会奉献全部汗水和智慧。” 孙俊和王兆明一起,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提升了党员队伍素质。同时,注重对年轻村干部的培养,着力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做示范,带头学技术,带头发展产业,使村党组织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使弱鸟先飞,且飞得快、飞得高,就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双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如何破解双港村集体经济“空売”,助力群众致富增收,是孙俊思考的重点。

  针对双港村实际,他提出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思路,充分利用双港村的旱地资源,走出一条发展高效农业种植的路子,继而发展深度加工和电商销售,努力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反复调查,最终确定了瓜蒌种植扶贫产业。

  为了使帮扶项目尽快落地,孙俊与村干部多方寻求合作。最终,安徽潜山瓜蒌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带着技术人员到双港村考察,达成与双港村合作发展瓜蒌种植产业,双港村采取“支部+公司+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流转土地400亩。扶贫项目落地了,极大提振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实现了从思想上“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转变。随着种植基地的开工,双港村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孙俊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贫困户是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这些人需借助外力实现脱贫。扶贫先扶志,提振他们的内生动力犹为重要。

  村民包正青今年45岁,他是孙俊在“结亲”帮扶中认的一门“亲戚”。包正青几年前患上了白血病,因治病家里欠下了七八万债务,原本殷实的家庭一下子陷入贫困,包正青也陷入了无助、迷茫的境地。

  得知情况后,孙俊和村干部经常到他家中走访,送上物资帮助改善生活,与他谈心疏解心理压力。终于,点燃了包正青的激情,决心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针对包正青喜欢摆弄机械的特点,孙俊安排他到农机合作社学习机械操作,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包正青掌握了操作技术,家里也有了不错的收入。

  短短一年时间,孙俊实现了把“支部建成战斗堡垒”的设想,他用扎实苦干、谦虚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当初对孙俊心存疑惑的村民朱正军也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你是真干事的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