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落成记(5月26日)
2020-02-20 17:04:00  来源:陕西先锋  作者:吴世飞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5月26日

  吴世飞

  现任榆林市榆阳区价格认证中心副主任。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为榆阳区青云镇杜家沟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5年8月至今在杜家沟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5年8月,一个收获的季节,我被选派到生我养我的地方——青云镇杜家沟村,出任第一书记。赴任的路上,我心潮澎湃,激动难遏。二十年前,为了求学离开家乡,如今,带着扶贫的重任又回到这里。

 

  约 定

  刚到杜家沟村,调查走访的第一家是黄婆婆家。

  黄婆婆已经85岁,养育了三儿四女,儿女们都外出打工,她孤身一人居住。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一里一外两间屋子。里屋居住,墙面是原砂灰,除了一床、一炕、一柜、一缸、一炉,再没有什么家当了。外屋堆放着各种杂物。看到黄婆婆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一时间难以置信。黄婆婆怕冷,到了冬天,我每次去看她,她不是坐在火炉旁,就是盖着厚厚的被子躺着。如果有人来,她就用铁棍把炉子戳一戳,让炉火燃得更旺一点。外屋的灶台上堆放着一些做好的肉食、馒头和时令蔬菜。她告诉我,儿女们为了让她吃着方便,会不定时送些熟的吃食来,这样,她只要在炉子上热一下就可以对付一天的吃饭问题了。每次拉完话起身离开时,她都会收拾一点东西让我带走,再三推辞后她会黯然地把东西放回原位,念叨着:“我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些东西,时间久了也不想吃啊,这些吃食放我这都糟蹋了。”

  听着这些话,我心里不知为什么,酸酸的。

  听黄婆婆讲,她的二儿子几年前就答应要给她收拾房间,安装暖气,好让她住着暖和一些,只是因为太忙,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顾上,她就只好继续住在这间简易的老房子里。我注意到黄婆婆在讲这些时,起初眼神是亮亮的,充满着希望和喜悦;但是讲着讲着,她的眼神就不由自主地变得黯淡,让人感觉到她内心那种难言的苦涩。

  我不禁陷入沉思:像黄婆婆这样的生活情景,村里还有吗?他们都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的?

  通过进一步调查走访,我了解到全村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9人,占总人口的14%;70周岁以上留守、独居老人(含空巢老人)约72人,占老年人数的40%。从当前农村青年追逐的潮流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这一比例还会逐年增加,像黄婆婆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是个例。进一步想,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无疑牵动着他们儿女的心,并势必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外出谋发展的牵绊和制约。

  杜家沟是青云镇仅有的两个贫困村之一。村委会设在原宣沟村部,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小学,经过简单改造后村委就集中在一个房子里办公。说是村委会,却连最起码的饮水条件都没有。村干部值班时晚上就睡在桌子上,到了冬天,没有取暖设备,条件就更艰苦。偌大的一个村子,既没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也没有可供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村民们都笑言:“‘根据地’是这样子,我们还守在这里做什么?”

  眼瞅着这一个个问题,我暗自思忖:为什么不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老年幸福院和村部服务中心呢?

  2016年春节前,听说黄婆婆病了,我去看望她。进到屋里,她歪着身子,微弱地跟我打了个招呼,示意我坐下。我来到火炉旁,加了点兰炭,戳了戳炉子,不一会儿,屋子里暖和了一些。

  看到我,黄婆婆情绪不再愁苦,精神也好了些,于是我抓紧时间和她说话:“黄婆婆,我有个想法,想和你问道问道。”

  “娃娃,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

  “嗯我想在村里建个老年幸福院。”

  黄婆婆怔怔地望着我,似乎一时听不懂我说的什么。

  我解释道:“建老年幸福院,就是让你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住在一起。请来专门的管理员、厨师,给你们打扫卫生、做饭。黄婆婆,这样的幸福院在外面条件好的村子已经修建了很多,我想在咱们村也建一个,就是不知道咱们村的情况怎么样,修好后,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同意老人住进去。”

  “呃,娃儿,有这么好的事情,有谁会不同意呢?”颤巍巍的她竟然慢慢坐了起来。

  “咱村不是情况特殊嘛,消息比较闭塞。从我这个角度想,一是怕老人们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不愿去住。二是老人们住进去,大家会不会产生误解,认为儿女们不孝顺。”

  “可不敢这样想啊!娃娃!像你说的那样,政府能把我们这些老的不中用的人养起来,管吃管住,这可是做梦都梦不来的好事呢!你看看我,一个人住着,每天光做饭就是个头疼事。少了,不想做;多了,顿顿吃剩饭。儿女们也都忙,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事。房前屋后整天悄无声息的,连找个说话的人都难。”此时,我看见几颗混浊的眼泪从黄婆婆的脸庞滑落下来。

  听了黄婆婆的话,看着眼前的情形,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决心也越来越坚定。我说:“婆婆,有你这话,我心里就有底了。你信我,我一定会给你这样一个家,让你们再不用担心饭没人做,火没人生。至少要有个暖窑热炕,让你们不再忍寒受苦。黄婆婆,就这!我先走了!”

  和黄婆婆的约定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经意间达成了。有了这个约定,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很充实,感觉到眼前的目标清晰了。从黄婆婆家出来,村子上方的天空特别蓝,连太阳都比平日暖和了几分。

 

  筹 备

  我连续召集村“三委会”成员开会,议题就是怎样建起幸福院,完善村委服务功能。紧接着我们又入户调查,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讨论修建便民服务中心和老年幸福院。

  老话说“百人百性”。事先我已把困难估计得很充分,也准备好提议被大伙儿否决。没想到等真正摆上桌面讨论时,竟获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静下心来想,这就好比流水,流到这里了,就一定会寻找突破口继续朝下流。之所以如此顺利,是生活和生产发展到今天,需要把一些诸如养老、医疗等问题提上更合理也更有效的议事日程。

  我们开始马不停蹄地跑动,向镇政府申请并提交立项文件。很快,区发改局的批复文件就下来了。之后,再衔接老龄办,申请建设资金。

  建设审批手续就绪,我找到了做建筑设计的同学,将设计要求告诉了他: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图、效果图、改造图、南面计划修建二层楼(一层幸福院宿舍、二层村委会办公)施工图、厨卫浴室设计、采暖及雨污排放等,并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图纸设计。

  听了我的各种要求,同学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这套图纸至少得14000元设计费。这可难住了我,工程还没动静呢,就得花这么多钱?

  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约同学和他的老板出来协商了。经过一番商谈,我详细地给他们介绍了修建初衷和工程概况,同学的老板诚恳地说:“你是为家乡父老干实事,这也算是公益事业了,我们就支持一下你的工作,就算4000元吧。你看行,咱明天就安排,不给你耽误事。”“好,好,好!感谢!感谢!”听到老板慷慨的承诺,我连忙握着他的手道谢。

  项目总占地2亩,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新建300平方米,其他为改造,总的设计理念就是“绿色和谐,以人为本”,不仅气氛上要有家的温暖,而且样式上要与时俱进。幸福院一层共18间,其中宿舍13间,有30张床位;其他为厨房、餐厅、锅炉房、卫浴间、库房。服务中心在新建的二层楼里,共5间房140平方米。再细化分解:厨房里设有冷藏、冷冻一体的组合案台,以及消毒柜、保鲜柜等;餐厅里有3张圆桌,30把椅子,可同时供30人用餐,另外还配备有热水器和洗手面盆等;宿舍分两人间和三人间,每间配备床、暖气(集中供暖)、电视、衣柜和衣架;卫浴间一间分为三小间,设有冲水式蹲便器、坐便器和小便器,中间为洗漱间,北面为浴室。室外除过一间棋牌娱乐室,还专门设有健身区和蔬菜种植区。

  前期设计工作告竣,接下来就到了建这样一个服务中心得花多少钱的问题。我找到一位老哥,请他帮我做个系统的工程预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遇事不慌嘛。结果预算一出来,我心里却没底了。50万,这么一大笔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啊?

  采取节省的办法——自己启动工程,自己组织劳力,自己寻找建材和机械设备。等静下心来一想,这根本行不通啊。毕竟,修楼盖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资金是硬杠杠。其他不说,如果修建到一半,后续资金接不上来,该怎么办?各种机械、建材、设施设备不可能凭空使用;就是本村的劳力,也同样不可能凭空乱用。

  看着摆在面前的这一个个问题,我一筹莫展!

  随着困难的出现,村里的闲话也多了起来。人们议论纷纷:

  “咱们这里的人千奇百怪,什么人也有,你就别在这上面动心思了!”

  “谁都不是傻子,就凭你空说几句,就贴上钱贴上力去给你干活了?”

  “不要说资金到不了位,就算到了位,那点工程,人家大公司能看上给你做了?小工程队赚不了几个钱也不想做,看你咋弄哩?”

  闲言碎语一句接一句来,冷水一瓢一瓢地泼。我心里也开始犯嘀咕:到底修还是不修?如果修,是等资金都落实了修,还是先行垫资?如果不修,我和黄婆婆失约不说,村里无人照顾的老人就得继续从前的生活。如果这样,我这个扶贫干部扶了个什么?今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说的话又有谁信谁听?

  在最无助的时候,我再次来到黄婆婆家。此时,已是人间四月天,柳絮飘飞的季节,她老人家在院子里的树下眯着眼睛,脸庞晒得黝黑。看见我来了,她颤巍巍地迎了上来。

  “世飞,你来了呀。上次你说的那个事办得咋样了?”

  “办着呢,有些眉目了。黄婆婆,你放心,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办成的。”我有些心虚。

  拉了一会儿家常,我忙不迭抽身出去。站在无人处,呆呆地望着远方的山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天哪,哪壶不开提哪壶,她怎么一开口就直戳我的肺管子!

  那一刻,我心里满是羞愧。

  但是羞愧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正是黄婆婆的催问,让我看到了老人们的期盼,也让我感到没有理由退缩。

  下来的日子,我三天两头跑老龄办、民政局等部门,询问如何能从其他方面争取到资金。看到我这么大的热情,老龄办答应优先考虑安排我们村的建设资金,但也只能今年计划,明年到位。又特别强调,如果此次列入计划不实施,那后面只能排队轮流了,等着用钱的村子可不是一家两家。

  到了这个节骨眼,已经容不得我再犹豫。我答应尽快动工,而老龄办也很痛快地答应,在项目完工后就拨付14万元建设资金。这虽然是一个好消息,但现实问题是,目前全部到位资金也只有30万,余下的20万,怎么办?

  钱什么时候能凑齐?

  资金缺口怎么解决?

  那些天,我脑子里每天考虑的就是钱,朋友们见了都笑我为钱“魔怔”了。

  5月中旬,事情突然就有了转机,并且这转机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

  和朋友何翠玲女士聊天时,她了解到我现在工作的瓶颈,很爽快地说:“只要你有这想法,你就去行动,修好后床和床上用品你不用操心,我给你提供。”

  一句话,霎时打开了我的思路,找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捐助,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回到家,和家里人说起这事,女儿很天真,第一个表态:“爸爸,我这有2600元压岁钱,你拿去给爷爷奶奶修房子吧。”看着她稚气而认真的表情,我心里一阵温暖。我知道,就算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能做事的好父亲形象,我也必须承担起这副担子。

  几乎就在同时,黄婆婆突然病了,我赶去看望她。她大儿媳将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这次黄婆婆病得很重,人都有点犯糊涂了,身边的人时时不认识。

  我心情很沉重,一步步走到黄婆婆床前。没想到头一眼看到我,她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并努力做出手势,示意我坐下。我凑到黄婆婆耳边说:“黄婆婆,你得坚持住啊,我们的幸福院马上要开工了,等修好了,你就可以住在里面了,这可是你答应我的啊。”

  黄婆婆点了点头,还握了一下我的手,我掂得出来,她是用尽了力气在握我的手。我心里清楚,她听见了,也听懂了我的话。她把我的话记在了心里。

  从黄婆婆家出来,山峁有些模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一定要建好杜家沟的幸福院。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村里反复开会、论证,开始了工程招标工作。招标消息发出后,有5家工程队报名参加, 但在了解到不仅需要垫资修建,而且只能赚到有限的一点辛苦钱后,他们都打了退堂鼓。

  事情就这样又拖了近两个月,一直没有工程队肯接手这个项目。村干部的心劲松了下来。可是,时间不等人,已经不能再拖再等了。在随后的一次党员大会中,我咬着牙提出:“如果实在没有人愿意干,就由我个人来垫资,行不行?”

  谁知我咬牙归咬牙,真正落实修建时,还是没有人肯接手。招标消息再次发出后,连个报名的人都没有了。

  工作停滞不前,村干部也坐不住了。监委会主任对我说:“事情弄到这地步,总不能糊里糊涂放下吧,我看出来了,这事最终还是要你牵头,别人是不可能受这个难的。”

  那些天,真正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几乎陷入了绝望。

  老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觉得面前一片泥泞之际,我想起了我的四叔。他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搞建筑工程,会不会有什么主意?

  我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四叔,把我的想法和困难告诉了他。我同时对他说:“四大(方言,即四叔),幸福院的建设资金暂时不能到位,我只能求你帮忙。不过你放心,我保证,你就是前期垫资,修好以后我们会逐步给你解决的。还有一点,这事,不挣钱。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四叔犹犹豫豫地看着我,看了很久,低头琢磨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说:“行。其他的事先不说,这事我来做。”

  很快,我们和四叔签订了修建合同。当合同签订完的那一刻,我想拥抱一下四叔。但是最终没有,我知道,四叔不习惯这些。

 

  修 建

  已是树冠如盖的时节,我又去看望黄婆婆。远远看见她坐在硷畔上张望。

  “世飞,我估摸着你该来看我了,这几天我就坐这等你呢。那事咋样了?”

  “婆婆,我就是给你汇报工作来的啊。”

  我一五一十地向黄婆婆汇报了工程进展情况。

  开工在即,却突然又发生了意外——区老龄办来了通知,没有开工的项目暂停开工,他们的14万元资金无法按时拨付。

  这一棍子立即将我打懵了:将士已出征,粮草却夭折。难道就这样放弃?

  看看周边的村子,有几个村都是维修一下旧房子,勉强开办起幸福院。要不,我也这样做?

  反复思考,这次如果不修建完成,设施设备不到位,老人们住进来以后,和之前的生活条件差不多,他们还会来吗?如果老人们不来,那我们修建幸福院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决定,还是按原计划进行,继续施工。资金问题,开工后再解决。

  8月20日,日思夜想的幸福院工程终于开工了。这天,施工现场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村民。依然是蓝天白云,山峁上的草也依稀可见。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梦想起航。

  随着挖沟机轰隆隆的作业声,地基基坑按照设计开挖着,已经挖到了设计基底标高,但还是软弱土层。四叔找到我说:“我看这里是根本不能盖房子的,趁早不要修了。”

  我不肯,说:“继续往深挖,一直挖到持力层,然后我们用水坠砂做地基。”

  四叔拗不过我,将地基又深挖了2米多,才挖到持力层。仅这次工程变更,就增加了3万余元的费用。这对本来就资金短缺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节约成本,十多年未施工的我,充当起工程的技术总负责。工人什么时候上下工,我也什么时候上下班,每天忙着架设测量仪器,指挥施工,负责安全,没事抱着砖头当小工。

  这天早晨来到村部,却发现一个工人都没来,我打电话问四叔:“四大,人都哪去了,为什么不施工?”四叔说:“模板还没到拆除时间,今天工人放假了。”

  “四大,这个工程不能等呀。”我说,“能不能再买一层的模板?”

  四叔说:“娃娃,我垫不起了啊,再买模板还得花1万来块。要不你准备钱,要不就等。你自己看着办。”说着,把电话挂断了。

  四叔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确实不能再难为他了。想来想去,我干脆找做工程的同学王雄,向他提出借一部分模板来加快工程进度。

  王雄笑着说:“世飞啊,你可是从来不开口求人的啊。今天是遇到什么重要事情了?”当听完我的介绍,他二话没说,安排人为我们准备好了模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未停歇一天,不到一个月时间,主体工程便全部完工。在此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拖延一天施工进度。10月1日主体工程验收后,装饰装修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2016年10月底,幸福院工程全部完成。整个施工过程仅用了60多天,并具备了投入使用条件。

  我没有和黄婆婆失约。

 

  筹 资

  幸福院建起来了,建设资金39万余元和房子里的设施设备还没有着落。工人等着要工资,老人们等着要设施设备,怎么办?

  我向派出单位申请,解决资金3万元,会同镇村干部购买了办公桌椅、沙发、电脑等用品,并重新完善了村委会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自己又出资2400元为会议室购买了12张会议桌。余下的日子,跑资金、要设施、拉赞助成了我工作的重点。

  为了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我带头为幸福院捐助了3万元。这一举动为接下来的工作开了个好头。杜家沟村的帮扶企业白鹭煤矿,因为企业转型,资金非常短缺,我邀请单位领导,拉上村干部一趟趟跑,一次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动他们,在两年内为幸福院争取到捐助资金13万元,采暖用煤55吨;同学的中天腾飞商贸有限公司,刚刚起步,还需要注入大量资金,却慷慨地捐出1万元的物资;又联系何翠玲女士,组织榆阳区民办幼儿园二组20多个幼儿园园长为幸福院提供了价值6万元的30张床、30套被褥和棉垫子;黄清芳女士赞助了3张餐桌和30把椅子供幸福院使用;好朋友余二军的爱心组合送来了价值1.2万元的甲醇灶、案台、冰柜、消毒柜等厨房全套设备;张艳华女士捐助了14台电视机;镇上的混凝土搅拌站听到这些消息,也免除了幸福院建设时使用的100方混凝土的债务。我完全没有想到,做好事也是会“传染”的,这些爱心企业、人士慷慨解囊的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一些热心的群众也为老人们送来了热水器、面盆、洗衣机和挂衣架等生活物品。

  我找到老龄部门,将政府资助幸福院的建设资金14万元落实到位,又争取到帮扶单位的5万元资金来弥补建设缺口资金。不久,我筹划了 “幸福院启用活动”、“九九重阳节”庆祝活动。两次活动中我们又收到社会各方面的捐款9.7万元,随着爱心的传播,资金缺口在一步步缩小。

  一个落叶纷飞的清晨,我来到黄婆婆家,她老人家又蜷缩在屋里的棉被里。看见我,她准备起身给我倒水,被我制止了。没等她问我,我先开了口:“黄婆婆,我是来给你送好消息的,再过两天,我就能接你到幸福院住了。你老可好好收拾收拾啊。”

 

  入 住

  2016年11月9日,杜家沟幸福院鞭炮声声,人们喜笑颜开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省市区老龄办的领导来了,镇上的领导来了,榆阳区民办幼教二组的老师们送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幸福院迎来了第一批12位老人。他们都是独居老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最小的73岁,最大的87岁。

  黄婆婆也来了,她看着洁白的墙面,崭新的被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她拉着我的手说:“娃娃,好好好,好啊!没有想到,我活着还能赶上这样的好时候。我呀,要朝100岁活哩。”

  大家都笑了。

  黄婆婆的大儿子说:“老妈从年初就整天念叨着,她要进幸福院享福去了,这下是真的圆了她的念想了。”

  幸福院的老人们每天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菜谱是征求老人们的意见后安排的,做饭师傅是村里的年轻媳妇,到了饭点大家会互相招呼,在这里他们成了一家人。早晨,老人们起来在健身器材上做做运动,锻炼锻炼身体,或是跳跳广场舞,听听村里的广播;中午休息后,一起唠唠嗑,打打牌,每个宿舍都安装了户户通,可以随时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黄婆婆只要在院子里看见我,就会笑眯眯地说:“世飞,这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什么都好,你呀,真没哄我。”

 

  欢 聚

  2017年中秋节前夕,我邀请朋友闫海琴和高玉秀,带着他们的朋友、员工来幸福院做了一天义工。他们给老人们洗头、理发、打扫房间、清洗衣物,和老人们拉家常、包饺子,了解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黄婆婆拿着镜子,看着自己刚理过的头发说:“以前头发长了都是我女子给我剪一下,今儿让理发师剪过,我咋感觉自己年轻了。”

  一句话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元旦期间,我邀请小天使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幸福院开展“敬老院之行”活动。幼儿园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臂膀与老人们相拥的那一刻,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现在,幸福院真正成了老人们的家。郑兰英奶奶发生意外,摔坏了骨头,只在儿子家住了两个月就待不住了,非要儿子把她送来和老伙伴们一起生活,老人们认真照顾着郑奶奶的日常起居,她很快就康复了。幸福院春节放假,黄婆婆在幸福院待得都不愿回自己的家,就盼着幸福院收假呢。

  幸福院和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村民们有事没事都来转悠转悠。幸福院的运行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自2016年启用以来,大家送米、送面、送油、送肉。一个村子因为一个老年幸福院而有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来源:陕西先锋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