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立足有限耕地 谱写时代新篇
2019-09-04 09:32: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蔡茂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人均耕地仅约0.5亩。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能力低,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

  立足有限耕地,精耕细作创造美好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恢复性农业生产,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福建围绕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推动农村建设和改革。

  2018年,福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7790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1%,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63%,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万亿元。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农村生产力,推动福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生产力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结合丘陵地貌,福建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生产不仅在数量上有突破,在质量上也有了较大飞跃,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实现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人多地少的省情,决定着福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特色化、精细化。为此,福建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三条特色产业带,打造茶叶、水果、蔬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2018年,毛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食用菌产量、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生猪、蛋鸡、肉鸡、奶牛等规模化率位居全国前列。

  任何时候也不放松粮食生产,立足有限的耕地,福建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组织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扶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生产。如今,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主要增产技术入户率超过90%,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持续稳定在1800万亩、650万吨左右。随着粮食产能区、高标准农田、抛荒山垅田复垦改造和地力提升“1112”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70年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截至2018年初,福建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9个,建设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3173个,创建省级以上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2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3310个。

  林业经济生机勃勃

  得益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福建的林木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靠山吃山”,70年来,福建以“为林农谋福利”为出发点,不断做足做活林业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一手抓森林资源培育,一手抓木材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林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1989年,福建做出实施“三五七”(3年-5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7年绿化八闽大地)造林绿化工程的决定,造林绿化的全民运动在八闽大地全面铺开。1995年,“绿化八闽”的宏观目标如期实现。2019年,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6.80%,连续40年位列全国第一。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2002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和“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目标,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

  继2013年、2015年省政府两次出台深化林改文件后,2016年省政府又出台了措施,实现“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购买设施花卉种植保险、成立省级林权收储中心”等“三个全国率先”。2017年,新培育林业合作社、股份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主体310家、累计4873家,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83.2%,林下经济发展面积2235万亩,继续为全国林改作示范。

  让乡村绿起来,美起来。近年来,福建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示范村、绿色村镇、绿色示范村庄等活动,共创建种植珍贵树示范村3552个、绿色乡镇474个、绿色村庄7288个。

  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前线,又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地区等于一体,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福建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脱贫攻坚之路。

  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1994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20多年将扶贫搬迁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大规模“造福工程”,解决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的居住环境问题。截至2016年,累计搬迁改造158万人,整体搬迁7000多个自然村。

  强化山海协作和东西部协作。通过共建挂钩帮扶机制、共建山海产业园区、共建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共同开展干部人才交流,不断增强精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夯实村级组织基础。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按照“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原则,坚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扶持贫困村发展的重要措施。10多年来,从省、市、县3级累计选派1.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1.1万多个贫困村和村级组织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每批任期3年,为改变贫困村面貌发挥了有力作用。

  久久为功扶真贫。截至2018年底,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有17个县达到退出标准,2201个贫困村有2050个退出。按照省里的工作计划,今年扶贫重点县将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农村持续发展,得益于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免收农业税,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福建围绕中央农村改革大方向,结合省情,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各项农村改革。7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让八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成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并逐步向市、县延伸,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农户生产性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等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全面实施农房、水稻种植、能繁母猪、设施蔬菜等多项政策性农业保险。

  为缩小城乡差距,福建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2017年末,全省927个乡镇已全部开通公路。全省94.9%的行政村是自来水受益村;98.5%的行政村通宽带。全省实现村村通电。到2016年末,97.1%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92.5%的村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

  把“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投入。到2016年末,98.6%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97.2%的乡镇有小学,97.3%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86.3%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99.5%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99.7%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

  2018年,福建省委确定的5个方面24项农业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入扫尾阶段,13718个村(居)470万农户、1562万亩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是全国首批完成数据汇交的8个省份之一。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同时,推进55个试点县开展成员身份确认。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