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坚持严管厚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推行“五心五线”工作法,激发工作队员谋事信心和工作热情,确保下得去、住得安、融得进、干得好。
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将原有“一对一”结对帮扶方式转变为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每个乡镇确定2名联系县领导、1个牵头单位、若干成员单位,包干负责该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原则,选派工作队员659名,其中工作队长1名,乡镇工作分队长18名(市派3名,县派15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70名(市派30名、县派40名)。采取“1+N”的方式,组织10000余名干部与18000余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统一制作并发放工作岗位牌,印发第一书记名片,悬挂工作队员承诺、公示和去向牌,推动工作队员亮身份、亮承诺、争先锋。
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出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完善例会、奖惩等制度,激励工作队员主动作为。依托“广西扶贫”APP管理工作队员,凡是上下班打卡、请假、出差等均在线完成。成立9个暗访督导组,开展“两随机”抽查,深入了解驻村工作情况,协调落实“八有两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激励关怀机制,开展“十佳”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评选活动,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的20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全县通报表扬,优先提拔重用。对未按规定驻村的工作队员进行黑榜通报,并对乡镇和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问责,有效防止“走读”现象。
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针对工作队员时间紧、集中难等问题,开通“全州党建云”微信公众号,链接22个基层党(工)委和286个村(社区)党建微信公众号,覆盖全县18个工作分队。开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栏,定期上传应知应会学习资料,让工作队员共享教育资源,参学率达100%。在286个村(社区)安装“党建云”互动设备,依托322个远程教育站点和县、乡、村三级视频互动系统,每月开设“云党课”2期以上,点击观看量达10万余人次,点赞6.5万,评论留言2万余条。
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在工作队员驻村期间,每人每天发放伙食补助100元,通讯补贴科级干部每人每月130元、科级以下干部80元,县派工作队员每人每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300元,按照每名工作队员1000元的标准落实“八有两安”经费。派出单位统一为工作队员购置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健康体检,协调落实吃住难问题,让工作队员吃下“定心丸”。建立派出单位“领导干部家访”制度,主要领导每月到工作队员任职村检查工作、谈心谈话1次以上,分管领导每月与工作队员及家属谈心谈话2次以上,帮助解决工作、生活等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领导干部与工作队员家访谈心1.9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问题70余个。
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统筹工作队员力量,做到责任、帮扶、走访“全覆盖”。如东山瑶族乡扶贫工作分队长郑甜森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在锦荣村发展药材种植、泥鳅养殖等产业,带动贫困户种植中草药材100多亩、试养殖泥鳅30多亩。咸水镇白竹村第一书记刘贺在疫情防控期间千方百计筹集口罩800多只和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村里,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雪中送炭”。文桥镇仁溪村第一书记陈志强多方筹资创建农副产品加工厂,因地制宜发展五黑乌鸡和醋血鸭等特色产业,为全村超80%贫困户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村集体收入从去年4万元增长到21.5万元,入股贫困户年均收益达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