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县:推行“篱笆桩”模式促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
2020-09-15 14: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潘攀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针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营管理粗放、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全州县关于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为支撑的“篱笆桩”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目前,全县28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00%突破4万元,其中253个村(社区)超过5万元,占88.5%。

  一、产业扩能“扎桩”,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一是厚植红色革命“资源优势”。按照“制定一幅红色地图,修缮一群红色遗址,创建一批红色驿站,编写一部红色教材,建设一支红色队伍,打造一套红色课程”等“六个一”思路,打造5条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在沿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以“红带绿、绿衬红”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两河镇鲁水村依托红七军北上江西、红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优势,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串联打造,修缮古岭头战斗遗址、鬼仔岩吊桥以及石板路等,在行军路线周边发展布朗李种植6000多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承接红色教育和发展产业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2万元。二是构建变废为宝“循环模式”。依托各级各类农业核心示范区,积极探索“稻鱼共生”“猪桔共产”“稻-菜-菜”等循环种养模式,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如永岁镇绕龙水村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帮扶、社员入股等方式,创建生态养猪场,将猪粪“变废为宝”,回收加工成有机肥,反哺柑橘种植产业,同时依托电商平台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生-加-商”循环经济链。目前,村集体创建农贸市场1个,创建面积5500多亩的柑橘种植产业园,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柑橘2000亩,村集体年均收入超5万元。三是打造清洁利用“生态样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打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生态修复等三大“环保战”。保护生态绿地,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和重金属减排力度,开展耕地修复治理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优势,引进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香港UPC公司、国家大唐发电公司、中国华能公司、风脉武汉新能源公司等5家新能源发电公司,实施才湾天湖、东山六字界、白宝黄花岭等风电项目,项目所在村通过租赁土地和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取集体收益。在13个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按照并网电价每度0.8元的标准,每个合作村年均增收约3万元。

  二、平台提智“联桩”,开启精细管服“直通车”。一是搭建“云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开通“全州党建云”微信公众号,设置“篱笆桩”集体经济专栏,通过“党微矩阵”链接全县22个基层党(工)委、1100多个基层党(总)支部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达17.6万余人,发布相关信息7300余条,累计点击阅读量达700万余人次。构建“云互动”视频系统,与县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互联互通,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680多条,协调解决发展问题890多个。开发“全州全域党建云”小程序,开通发展指导、工作提醒、人才服务等功能,实现教育零距离、服务多渠道、监管全方位。二是搭建“物联网+特色农业”平台。加快物联网、智能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和应用,建立全过程管控、监测和追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水平和特色农产品质量“双提升”。如绍水镇绍兰村通过与农科所、企业、社员多方合作,整合资金2500万元,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新军生态菌家庭共享农场,生产姬菇、鸡腿菇、草菇等特色农产品,年产菌100多吨,为社员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村集体年均增收5.8万余元,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搭建“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实施“互联网+电商村村通”计划,引进湘源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县级创建电商服务中心,在18个乡(镇)设立电商服务站,在286个村(社区)设立电商服务点,打造了咸水镇“乡村创客·惠农e家”、两河镇“益农家园”、永岁镇“源农e宝”等电商服务品牌。去年以来,全县通过电商平台交易13900余笔,交易总额达9700多万元,石塘生姜、咸水富硒米、龙水禾花鱼、东山土猪肉等农产品销量喜人、走俏市场,每村年均增收3.6万元以上。

  三、制度增效“固桩”,筑牢风险防控“安全网”。一是建立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制定中小型项目下放制度,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成立专家调研组,开展实地调研和市场评估,指导村集体发展风险小、前景好、见效快的产业项目,从源头上降低项目实施风险。规范项目审批流程,定期对项目资金专项审计。今年以来,新申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4个,预计村集体通过项目增收83万元。二是建立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出台村民合作社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村级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实行村财乡(镇)管,规范“三资”管理。明确合作期满若村民合作社退出合作,按占股比例将执有固定资产交由企业经营,企业对村民合作社资产进行评估,以资金形式返还给村民合作社,确保投资安全。在村(社区)全面建立“蚂蚁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供无抵押、免担保、全天候信用贷款服务。县财政计划三年投资3.2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三是建立利润风险防控机制。规定合作项目在一年内完成投产和产出利润,如因企业原因导致不能如期生产经营,企业将联社投入资金按每月不低于千分之十的利率支付利息给村民合作社,待正常经营后,再按入股比例分配利益,降低利润风险。目前,与村民合作社签订协议的67家企业100%正常开展生产经营,预计每个合作村年均收入超5.1万元。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