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文桥镇按照“党旗领航,助力脱贫”总体部署要求,突出党建促脱贫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政企联动式”产业扶贫、“村社帮扶式”技能培训、“村企合作式”扶贫车间等三种模式,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
推行“政企联动式”产业扶贫,变“输血式”为“造血式”。
以“党建+产业扶贫”为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政企联动式”产业扶贫模式,发挥非公企业组织的经营优势和孵化作用,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等优势产业,提升“造血”功能。
一是打好绿色农业牌。根据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目录,文桥镇党委积极引导辖区发展农产品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鼓励贫困户家庭发展优质稻、柑橘、蓝莓等绿色农产品。其中,两新组织洋田大米厂建有年加工稻谷7万吨现代化生产线一条,烘干设备一套,粮仓22个、米仓3个。该企业荣获桂林市“十佳农产品加工大户”称号,生产的国香米被评为广西好食材“十大好吃大米”。老果夫柑橘基地种植的脆蜜金柑新品种是全世界最优质的、被国内外专家最为推崇的高糖柑桔品种,出园售价达30-68元/斤。同时带动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二是走好生态旅游路。按照“依托一片乡村旅游,带动一批产业发展,促进一方百姓增收”的发展思路,两新组织五星级农家乐雅文睿丽坚持党建引领,主打生态休闲旅游,集酒店、餐饮、旅游为一体,延长旅游产业链,联合伍纯道故居、昙慧寺、蒋琬夫人墓、甄山庵、邓家大泉井、锦福石观音和老果夫脆蜜金柑特色农业示范园等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以旅扶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三是铸好特色文化魂。党建为骨,文化为魂。文桥古属昇乡腹地,文化底蕴厚重,素有“书法之乡”之美誉。两新组织五星级农家乐雅文睿丽按照“支部+宜文”的思路,结合本地实际,集书法文化、桥文化、美食文化和抬古事、打社火等极具特色传统文化于一体,打造文化党建品牌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发展产业。
开展“村社帮扶式”技能培训,变“授以鱼”为“授以渔”。
为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实行村委与社员结对“村社帮扶式”制度,即一名社员负责帮扶一个村委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典型示范帮扶式培训。新生农机合作社通过以万亩良种杉示范区、纯稻金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老果夫脆蜜金柑示范园为核心,树立农业发展典型,形成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一名社员帮扶N名贫困户,定期带领其到示范区和示范园参观学习新品种、新技术。
二是现场传导帮扶式培训。合作社依托人才基地,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和本地“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手”,组成指导团队,在各村的田间地头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尤其是种植、养殖、追肥、灭草、防虫、治病等,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农所疑、解农所惑。截止目前,共引进大学学历社员6人、中级工程师2名,并得到县农机局、县农业局2名副高级工程师技术支持。
三是线上教学帮扶式培训。新生农机合作社组织社员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收集各村贫困户的农业技术培训需求,依托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程教育、综治视联网等平台,根据收集的需求邀请专家开展线上种养殖技术教学培训,确保贫困户养殖、种植、加工技术“不掉线”。去年来,共开展培训80余次,培训贫困户人数达7600余人次。
打造“村企合作式”扶贫车间,变“难就业”为“近就业”。
构建“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村企合作式”扶贫车间,形成以“村委组织输送劳动力、提供本土人才、服务型人员,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
一是打造加工型扶贫车间。创新村委会入股经营模式,村集体和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劳动力技术、集体和个人资产通过评估折价入股,按照占股参与分红。紫岗村委依托大米加工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组织20余户贫困户入股,入股农户人均每年增收1800元。一次性入股洋田大米厂10万元,共建加工型扶贫车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2万元,带动贫困户30余人就业,紫岗村2017年由贫困村实现了脱贫。
二是打造技术型扶贫车间。合作社、企业根据各村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着重选拔一批通过培训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具备特殊技能的贫困户,成立技术型扶贫车间。立足实际,根据贫困户不同的技术特点,安排在适宜的岗位,充分发挥其技术特长,并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实现企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双赢。目前共打造技术型扶贫车间2个,吸纳具备技术的贫困户20余人就业。
三是打造服务型扶贫车间。合作社和企业坚持服务导向,规范优质服务,成立服务型扶贫车间。采取“社员推荐、企业面试、镇扶贫办把关”的模式,吸纳各村委形象气质佳、服务态度好的贫困户就业,安排在酒店、餐饮、旅游等部门的窗口和其他服务岗位。同时,每半年开展一次“扶贫车间十佳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形成“以评比促服务,以服务促就业”模式,实现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去年来,共开展服务评比2次,吸纳服务型贫困户就业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