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大屋冲村“第一书记”张杰
2005年,21岁的张杰背着棉被去了西藏,成为了一名戍边战士。2018年,刚转业回乡的他又再次提着箱子驻进了贫困村,献身于党的脱贫事业。
从部队到前线,从城市到农村,脱了军装,张杰依旧是一名坚守岗位不动摇的“哨兵”。
做一名“哨兵”,挺在前线站好岗
留着短发,戴着框架眼镜,一身平整正式的着装……即便不穿军装,张杰依然透露着一股军人气息。
2004年,还是学生的张杰观看完孔繁森的纪录片后满怀热血,从此产生对边防事业的向往,大学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参了军,并和孔繁森一样,去了最边远的西藏。
从成都飞往西藏时,张杰心里五味杂陈。大学刚毕业,同龄人多是到大城市打拼,只有自己选择到一个人迹罕见的地方。在西藏的第一晚,缺氧的高原环境让张杰整夜无法入睡,但最难以适应的还是漫长的孤独——当时的西藏基础建设较差,加之人烟稀少,边防战士们几个月都见不到生面孔。“心里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怎样都不能退缩。”张杰说,已经做出选择,剩下的只有坚持。而这一坚持,便是13年。
2017年,原本可以转业到成都工作,但为照顾家乡的父母,张杰回到了内江。半年后,张杰又被选任为市中区凌家镇大屋冲村“第一书记”,同样是奔赴人民需要的“一线”,他毫不犹豫领下“军令状”。
▲张杰(右一)在大屋冲村党员大会上讲话
“再苦再难,我也应该站在最前线坚守岗位。”2018年4月,张杰提着箱子驻进了农村。
在上任“第一书记”带领下,张杰在村里开了第一次会议,一个常规的会,却让张杰一脸茫然。脱贫攻坚牵涉的部门、政策多而广,大大超乎了他的意料。
时间紧迫,这一次没有给张杰留适应的时间。定下心来,张杰决定先向同事们“取点经”。他主动向村干部以及其他村的“第一书记”交流学习,很快他就认识了市中区所有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其次就是实地入户走访村里的76户贫困户,但当张杰拿着笔记本入户后,许多村民碍于情面,难当众人的面坦言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张杰只能再抽时间独自走访。
“最踏实的方法就是帮村民办事,亲自跑一趟后,什么都熟悉了。”张杰说,为此他还专门回购了已卖出的汽车,方便帮村民进城办事。
……
如今已经过去两年,无论是脱贫工作还是村里情况,张杰都再熟悉不过,成功完成了从一个军人到扶贫干部的转变。对此,张杰也有自己的领悟:“在部队,训练是首要任务,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而扶贫干部则是关注老百姓的吃、穿、住、就业等多个方面,更多的是自己主动作为。”
▲张杰(右一)与罗陈波交流工作
“业务能力强,有凝聚力,我的许多疑惑都是他帮忙解开的。”正与张杰交流工作的凌家镇大湾村“第一书记”罗陈波说。在他眼中,张杰工作严谨,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任一名“书记”,纪检干部办实事
在担任“第一书记”后,张杰被选任为市中区纪委监委驻区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员。无论是原单位的工作,还是脱贫攻坚,张杰始终保持着一名纪检干部的严谨作风。
8月7日,记者走进大屋冲村,只见崭新的路灯依次排列主干道两旁,每一盏都有编号。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批路灯的作用十分显著。近些年来,村子的基础建设逐渐完善,村民陆续搬迁到主干道两旁,今年上半年,在帮扶单位的资助下,村里安装了180盏路灯,让村民夜间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安全。
▲村里新安装的路灯
但在安装路灯时,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张书记,我们那个院子怎么一盏路灯都没有?”“张书记,为啥有的地方好几户人,才安装一两盏路灯,有的地方才两户人,就安装了三四盏路灯?”因为资金有限,不少村民因为路灯安装的地点与数量而争论不休,每次都是张杰去耐心调解。
经过张杰的解释,村民们没再发生摩擦。但在一次走访中,张杰注意到有人在讨论:“有人给了钱,路灯就安装到自家的门口”。从事纪检工作的他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着手调查,向村民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但该村民却支支吾吾道不出所以然,张杰只好来到施工现场,从安装工人这里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原来,有一些村民见路灯的效果不错,就自己出资在院子里装了同样的路灯。
一件很平常的事,传来传去就变了样。为了区别两种路灯,张杰对村上安装的180盏路灯按组别统一喷涂了编号标识,明确管理责任,将误会解开的同时,也彰显了一名纪检干部的工作作风。
不仅如此,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时,有贫困户想要在房屋改建过程中加建护栏,但没有指标,因此让施工方很为难,一来二去还发生了矛盾。张杰得知后,先是和贫困户讲道理,直言不讳指出他的问题,然后又和施工方沟通。最终施工方损失了自身利益为其加装了护栏,这户贫困户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支付了一部分资金。
在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进度上,张杰坚持要求村两委落实“四议两公开”,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和程序,完善使用手续。“扶贫不能马虎,要确保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为群众办了实事。”张杰说道。
当一名“贴心人”,情系村民解难题
2018年,大屋冲村村民尤位平的儿子因动手术而负债累累,后来又因术后感染住进重症监护室观察,为筹集住院费用,尤位平想尽了办法,但依旧缺口很大。
“张书记,我是大屋冲村的尤位平,你能不能帮我们想个办法,我们实在莫得法了。”得知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尤位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通了张杰的电话。
▲张杰(右一)和村民交流
因为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关政策无法享受,尤位平觉得“第一书记”也帮不了什么忙,本来没报什么希望。但张杰了解情况并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后在领导的号召下为其募捐到7160元钱。
同样的事并不少见,大屋冲村7组的尤伟贤,其子因患精神分裂症每天都要吃药控制,家中还有两个读书的孙儿,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年过六旬的老两口维持。2019年9月,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尤伟贤患上重病,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张杰得知情况后,组织村委会开会商议,一边向相关单位咨询报销政策,一边向医院咨询手术治疗情况及费用,并为其筹资1万元。张杰还多次同主治医师沟通联系,积极向医院争取,最终医院破例为尤伟贤办理了由政府担保的入院手术治疗。“张书记帮了我们一家大忙,十分感谢他。”尤伟贤养女说,因为自己弄不明白政策和资料,全靠张杰帮着跑上跑下。
大屋冲村进城方便,种植蔬菜成了村民增收的一个渠道,但苦于没有固定销售摊位,一直都是批发给商贩。为让村民利益最大化,张杰争取到了一个农贸市场的固定销售摊位。村民文化生活枯燥,张杰就争取资金购买文化娱乐设施,同时还争取到社会捐助价值近2万元的办公设备 ……
▲大屋冲村新貌
如今,大屋冲村的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有了底子,张杰也不再一脸茫然,而是成为了大屋冲村乡村振兴的“设计师”。“村里大棚蔬菜加柑橘共发展了400亩,此外还有多个水产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也正在加建。”张杰胸有成竹地说,接下来,驻村工作队打算结合市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带领村民搞甘蔗酒产业,打造一个大屋冲村的特色产品。
在领头人张杰的带领下,大屋冲村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