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利山村书记蓝剑青:一样的乡村游“出牌”不一样
2020-04-17 09: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叶伟芳 熊夏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蓝剑青(右二)为村民代购物资。 叶伟芳供图

  “从三月底到清明这几天,利山村迎来了三四千游客,有的过来看一下村子的特色,有的则是参加村里的拓展活动,安静了两个多月的利山村又热闹起来了。”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党总支书记蓝剑青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利山村的旅游发展将很快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利山村围绕畲族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精品旅游村。如今的利山村越来越有看头了,过去村子都是泥瓦房,密度大,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如今游人走进利山村,见到的则是统一建设的青瓦白墙、马头翘角的畲族民居。

  蝶变源于10年前的旧村改造。2009年原利山村在党支部书记徐联法带领下开始旧村改造。2011年,蓝剑青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栋村也着手旧村改造。2013年,两村合并为利山行政村后,作为支部委员的蓝剑青开始了两头“改村”的日子。当时,大多数村民对旧村改造不理解。“住得好好的,干嘛要拆?拆了就有前途了?”做乡村事就是做群众事,群众心顺了,事儿就好办了。关键时刻,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家不先拆,村民怎么信得过?”蓝剑青带领党员干部先从自家房子拆起,村干部们“一天两上门”,白天上门讲政策、说好处,晚上上门说规划、谈发展,硬是把这件事办成了。

  旧村变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有了,农家乐也渐渐火起来了。2017年,蓝剑青当选利山村书记后,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势头,思考着如何在乡村游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走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有文化才有发展自信。”蓝剑青认为,利山村是畲族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特色文化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把畲族文化这张牌打出去,可以脱颖而出。在利山村进行二期旧村改造时,着力营造浓郁的畲族风韵。蓝剑青通过拜访村中老人、外出学习,实现了畲族舞蹈、山歌、服饰等文化的回归。蓝剑青的理念是,让村民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角——闲时在家学做畲族手工艺品,逢节庆就上台表演畲乡故事。目前已形成“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每月一次文艺演出等畲族文化展示平台。村民个个都是本土艺术家。

  天赐的绿水青山,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来匹配。为了村容整洁,蓝剑青发动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尤其是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主动探索、创新模式,由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分配到53名党员身上,确保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处理场等公用基础设施都有党员包干、跟踪和维护。另外村里还开设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以在超市里根据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酱油等各类日常用品。经过努力,利山村垃圾分类这个“疑难杂症”,终于慢慢被攻克了。

  受年初的疫情影响,利山村的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复工复产以后,蓝剑青带领村干部坚持“两手抓”,对来村里的游客一律实行“亮码”检查和体温检测,对营业的农家乐、民宿发放告知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村里党员干部主动联络老客户,利用微信、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发美图、做直播,推广利山村旅游,还通过打折等优惠方式,吸引周边游客自驾前来呼吸新鲜空气,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游人进村,助销春茶。眼下恰逢春茶采摘阶段,之前部分村民担心茶叶卖不出去,看着山上苍翠欲滴的春茶,村民疼在眼里,党员干部急在心里。蓝剑青等党员干部一方面联系近几年合作的收茶商,进行一对多的对接式收购,只要村民的茶叶质量可靠,就全部收购,另一方面发动亲戚朋友,有需要买茶的,鼓励先买利山村的茶叶,并送货上门。通过这样的操作,村民手中的春茶很快被预订完了。现在游客流量增加,春茶销售更稳妥了。“2009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4585元,2019年底已经达到29800元了。”蓝剑青高兴地说。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