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几时休,更需“内固”加“外强”
2020-05-11 17:3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柯章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再叠加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点明了在当前一个时期,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层形式主义由来已久,既有老的表现,又有新的形式,有的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美其名曰层层压实责任,实则层层推卸,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表态多调门高”,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平时忙着搞迎合上级应付检查的“材料政绩”“形象工程”,对真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漠不关心、推诿扯皮,凡此种种,让基层干部群众苦不堪言,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让上级的重要决策得不到落实,人民群众的关切期盼得不到回应。

  内固“求真务实、以民为本”之心。通知指出,“广大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不唯上、只唯实,真正以人民满不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从人民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把精力和心思多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虚心地听取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把“病灶”查清,把“症结”找准,全面深入地检视我们当前治理体系中哪些工作是为必须要有的,哪些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不能讳疾忌医,让基层干部只敢干事不敢说事,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大兴学习和调研之风,加深对工作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系统科学决策,防止“瞎指挥”和“拍脑袋决策”的情况发生。

  外强“深化改革、精准督察”之行。制度是管长久、管根本的,形式主义之风之所以这些屡禁不止,其重要原因则在于上级掌握了对基层工作的考核大权,考核指标是下级工作的指挥棒,基层在面对各种名目繁多的工作检查时往往只能选择变成“沉默的羔羊”,通知指出,“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所以,要让基层干部真正回归基层,回到服务民生的基层工作本源,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预和督查,实行基层工作准入制,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向基层安排工作,未经批准不得对基层督导考核;强化部门之间电子政务信息协同化建设,防止多头督查,多头考核,提高工作办结效率,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才能让基层放开手脚,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改变当前的一些考核办法和手段,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不搞“一刀切”,不仅仅看纸面上材料是否完成,而将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取得实效纳入到考评之中。可以建立双向考评制度,不仅仅是上级考评下级,下级也可以考评上级,群众可以考评基层,这样,让上级在工作时更多为下级着想,基层在工作时更加注重以人民的满意为中心,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督查检查方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铲除基层形式主义,仍需久久为功;唯有提高认识、深化改革、筑牢机制,方能将基层的形式主义弊病逐步清除,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才能夺取战疫战贫的“双胜利”,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