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党建引领打造善治乡村新格局
2020-05-11 17:3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河南省新安县紧紧围绕“河洛党建计划”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协同融合的思路,从建强战斗堡垒、强化自我管理、营造尚法氛围、凝聚向善力量等方面着手,着力打造“兴”“活”“和”“美”的善治乡村格局。

  党建铸魂,筑牢红色战斗堡垒,让乡村“兴”起来

  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聚焦组织建设、头雁队伍、集体经济等重点,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一是筑牢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争创省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2个,“五星级党支部”80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45个;围绕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开展1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脱贫攻坚村整顿。二是建强头雁队伍,为乡村振兴“激活力”。突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现场教学”等方式,分批分类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及党务干部大培训700人次。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稳步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三是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增实力”。今年以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整合财政资金2295余万元,确定设施农业、标准化厂房建设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4个,进一步扩大试点建设规模,延伸产业全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自治强基,提升自我管理水平,让乡村“活”起来

  注重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不断扩大群众的有序参与,把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一是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民主决策水平。坚持把村级重要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范围,特别是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等事项规范运用;在村“两委”干部培训班上开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专题培训,对工作程序、参会人数等进一步明确规范,促进各类工作和项目规范开展。对党务村务公开形式、内容、时间等制定统一规范,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和效率,实现阳光公开,进一步保障党员群众的决策权和知情权。二是推进以约治村,发挥民主管理效能。不断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全县308个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事务、调解各种纠纷中的教育、引导、约束作用,提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仓头镇中沟村制定防疫“村规民约”17条,引导群众积极配合,严格执行“不集聚、少出门”等规定,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和约束。三是扩大群众参与,强化民主协商成效。实行各类社会组织定期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把一些威望高、有影响力、愿意做群众工作的党员群众选进村级配套组织,让“群众事”“群众定”,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的大事,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李村镇懈寺村党支部每月组织群众在党建广场召开一次“板凳会”,内容包含村庄绿化、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让“群众事”“群众定”,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的大事,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法治为本,营造崇法尚法氛围,让乡村“和”起来

  以实现“法促和谐”为目标,通过健全完善调解组织、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厚植法治氛围,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四官”进村活动。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筛选出402名优秀“四官”,组建308支村级“四官”服务队。今年以来,积极开展村(社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走访群众2274户,排查矛盾纠纷52起,化解21起,召开警民恳谈会123场,提供法律咨询157场,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二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积极整合资源,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进一步做实做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做到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工作“五落实”。11个镇均已建立矛调专家组,308个村(社区)全部建成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案件奖补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指导建立了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构筑了一道贯穿县、镇、村,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解联动的坚实防线,有效维护了和谐稳定。三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围绕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融合乡土文化、社区文化、传统文化,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今年以来,新建村级法治文化阵地50个,累计建成村级法治文化阵地109个,营造崇法尚法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进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全县已建成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33个,为群众提供专业、便利的心理服务。

  德治润心,凝聚向善向上力量,让乡村“美”起来

  坚持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养文明乡风、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一是丰富文化生活,提振群众“精气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结合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内容,以文艺演出、诵读等形式,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文明程度。群众自编自演的《李豁子脱贫》、快板《十九大精神传万家》、小品《老两口进城》《贫困户》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的欢迎。二是深化文明创建,引领乡村“新风尚”。以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重点,抓好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先后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19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了43%,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84户,新乡贤35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144人,文明家庭141户,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户户争当先进,家家争创文明的生动局面。三是注重典型选树,弘扬社会“正能量”。坚持以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近年来,积极选树了李廷魁等10名“新安时代先锋”,“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高新芳、陈平等,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武耀宗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先后建设身边好人展馆20余个,善行义举榜290个,“好人广场”3个,“学习先进、崇尚模范、争当好人”的氛围在新安越来越浓厚。

 

责编:车婧